化敵為友 冤親平等
文/見諳法師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就是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廣結善緣,不要交惡,甚至要化敵為友,達到冤親平等。佛法講求慈悲,佛菩薩也是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來救度眾生,饒益有情。但眾生的想法常不是如此,若是不順我意或損及利益者,即把對方視為「敵人」,甚至造種種惡業來傷害他人,不僅樹立了許多敵人與怨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艱辛。

  <慈悲三眛水懺>中,唐朝悟達國師的前世為西漢的袁盎,因提案將晁錯腰斬於東市,彼此結下冤結。晁錯心懷怨恨,伺機報仇,可惜袁盎十世皆為精進修行的高僧,冥冥中有護法在旁保護,使其無法順利報仇。直至今世,悟達國師因受皇上恩寵而起我慢之心,晁錯才有機可趁。反觀來看,晁錯因心懷怨恨,久處復仇的怨心中,若能像袁盎那樣精進用功,早已深入佛法,成就道業。由此說明,唯有正知見,人生才不會走上歧路。

  釋迦牟尼佛前世為忍辱仙人時,因歌利王的妃子們都跑去仙人那兒聽法,致使歌利王 起瞋心,砍斷了仙人的手腳,並且問他:「你有沒有起任何瞋心啊?」仙人回答:「沒有。」但歌利王並不相信,於是忍辱仙人便發願:「若我心中真無瞋心,四肢自然恢復如昔。」結果瞬間手腳完復如初,無有損傷,歌利王看了如此景象,心生悔恨,仙人即對他說:「將來我成佛,必先第一個度化你。」這位歌利王就是後來的憍陳如尊者。佛法,是以「慈悲心」來面對一切眾生,不樹立敵人,並和怨家解冤釋結、和平共處。

  生意人有句話說:「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因為市場的環境變化很快,即使今天是敵人,但到了明天也許就結盟為夥伴,利用彼此的資源一起奮鬥。當然以佛法的角度來看,人生也是如此,不管現在結的是善緣或惡緣,因緣會遇時都會一起受報。所以我們要學習佛法,增長智慧,去除貪、瞋、癡三毒,不與眾生結惡緣,更進一步長養慈悲心來廣度眾生,這樣才是佛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平等大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