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
文/見閔法師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總要面對種種境界,遇到逆境便避之唯恐不及,遇到順境則趨之若騖,然而逆境現前不得不面對,順境過去了追也追不回,於是時常患得患失,苦惱不已。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使內心不生煩惱呢?古德云:「只為眾生,從無始劫來瞥起一念,從此奔流,迄至今日。所以佛出世來,令滅意根,絕諸分別,一念相應,便超正覺,豈用教他多知多解,擾亂身心。所以菩提光明不得發現,汝今但能絕得見聞覺知,於物境上莫生分別,隨時著衣喫飯,平常心是道,此法甚難。」苦與不苦存乎一心,但看我們用什麼知見觀念來面對。

  有些人只接受順境,逃避所有逆境,往往弄得遍體鱗傷,最後變得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始終煩惱不斷。有些人選擇忍氣吞聲面對一切,雖不致傷痕累累,卻存著迫於無奈的心態過日子,導致悶悶不樂。有些人對現實的生活沒有什麼渴望,苦也好,樂也好,心當中沒有太大的感受,認為這樣就是「自在」,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這種安於現狀的人,比起前兩種人,自然是少了很多煩惱,但人生不免懵懵懂懂、消極度日,這也不是古德所謂的「平常心」。

  舉例來說,安於現狀的人對於所吃的東西,不管好不好吃,吃它一肚子就是,心在哪兒都不知道;然而對一個體達「平常心」的人來講,那就不同了,對所吃的東西不但知道好吃或不好吃,且對好的不生貪著,壞的也不生煩惱,心裡始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謂「平常心是道」,當中有定還有慧,不只面對境界時心要如如不動,還要清楚明白,也就是「念念分明」;不但在做事時念念分明,從早到晚不管吃飯、穿衣、走路,時時刻刻都要念念分明。所以古德又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馬祖大師說:「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聖。」始終保持覺性存在,了達諸法緣起性空,因識達故,於諸境上心不染,隨緣消舊業,隨願行佛道,即所謂「宴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故經云:「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這念心當中有定力,不為境界所動,又有智慧,知事知理,於一切境界中知所進退、定慧等持,才是真平常心,才能達到真正的大自在,真正地離苦得安樂。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