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的意義
文/見梁法師

  

  綜觀現今社會百態,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一攤開報紙,常常會看到政府官員互相罵詈、貪污,或者弒父弒母、家庭暴力、亂倫等社會事件,從政府官員至平民百姓,心中似乎少了那把可以衡量是非善惡的尺。以佛法來說,就是失去了作主的能力。

  正因久處於混亂的世代,開始有人會去反省檢討,並試圖找出解決之道,「活在當下」是現代多數人所共同認定的良方。然而,什麼是活在當下呢?以世間的角度而言,就是做事有分寸、說話有節度。過去,在某個村莊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婦人抱著孩子、拿著水瓶,準備到井邊汲水。當時離井不遠處,坐著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彈琴自娛。婦人聽到美妙的琴聲,又看到男子瀟灑的身影,不禁為其所吸引,而這名男子也情不自禁地注視著婦人。一時意亂情迷、失去理智的婦人,不知不覺中竟錯將孩子當成水桶,懸綁於井中,等到婦人回過神時,才發現孩子已經死在井裡。婦人一時悲憤,懊悔不已,搥胸痛哭地說:「都是因為自己的一念染污心,才犯下這不可挽回的過錯!」

  有許多人也和公案中的婦人一樣,被財色名利誘惑而昏了頭,忘了自己的身分所應做的事、所應說的話。倘若可以做到<三字經>中所說「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這麼一來,夫婦間互相信任,無有懷疑,就不會相互背叛;兄弟間互相友愛,無有紛爭,就不會為利益而撕破臉;君臣間互相尊敬效忠,無有嫌隙,國家必能永續經營。

  有些人會扭曲「活在當下」這句話,誤以為活在當下就是隨順自己的習氣,想吃的時候就吃、想睡的時候就睡,「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有這樣的觀念就會開始胡作非為,放任自己。想要避免這樣的問題,要透過閱讀佛學、儒家等思想書籍,確立正確知見與道德觀念,才能判斷是非,明瞭哪些事是本分事,應當行之。

  佛法所說的「當下這念心」是更進一步的,在待人接物時,不但要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所做的事及應對的人,心更要保持清楚明白、了了分明、寂照一如。身分是學生,就說學生該說的話;說了不該說的話,反省、檢討、慚愧、懺悔。若念念是善念,即能與善法相應。《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出家沙門想要持守淨戒,攝心即是,而細行就是攝心的具體表現。心愈細,愈能明瞭自己應有的舉止進退,無論身處何處皆能安住,就能做到「活在當下」。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