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調快速、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讓現代人的文明病層出不窮,在身心靈失衡、壓力導致情緒失控的困境下,「自在」成了一個昂貴的夢想,人們開始尋找定心的良方,試著張開雙臂汲取智慧、搶救性靈。
諸多坊間的輔導團體、瑜伽治療課程、太極或氣功導引,以及靜坐冥想活動,皆試著從各種角度來詮釋「自在」的心境,於是,「活在當下」、「作自己的主人」、「平常心是道」等詞彙逐漸為人所熟知,並且廣泛地應用在生活之中。有人在其中有些許的體悟,找到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方法,亦有人因一知半解而誤用,甚至濫用這些概念,認為想吃就吃、要玩就玩,漠視一切規範禮教即是「任心自在」,不必規劃未來,更不須反省過去就能「活在當下」,乃至大倡撤開一切束縛,把縱欲等同自在,將墮落看作修行!如此偏邪乖謬的知見不知誤導了多少人,以訛傳訛的行徑猶如大開地獄之門,一盲引眾盲,相偕入火坑。
禪宗祖師言:「了取平常心是道,飢來吃飯睏來眠。」吃飯、睡覺不是「道」,「道」在當下覺醒、清淨的心當中;一般人吃飯時百般需索,睡覺時千般計較,得失分別、苦苦惱惱故而不得自在,無法會其至道。同樣的道理,「活在當下」並非只有關注當下的事、周邊的人或所處的環境,還必須觀照自己當下的心念,心的善惡才是決定日常生活品質的關鍵。迷糊的心作出糊塗且錯誤的決定,當下便要承擔嚴重的後果;貪婪的心是眾惡的淵藪,當下成了欲望的奴隸而不自知;忿恨的心燃起一片火海,當下的身心充滿熱惱與痛苦。相反地,慈悲的心拔苦予樂,當下是觀音的面容,廣結善緣與人緣;平等、正直的心沒有諂媚、算計,當下跳出人我是非的陷阱,獲得解脫。
每一念心都是一種法界、一個世界,我們就活在當中,所以愚人在「放任」中追求自在,智者卻在「收攝」裡享受自在,用智慧反省並改正自己的身行、言語及意念,每一個當下不違害他人、不放縱私欲,如孔子所言:「克己復禮為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長久下來,心靈從煩惱、欲望中昇華,即使「從心所欲」也不會踰越規矩、尺度,才能真正達到「無入而不自得」的境界。
由此可知,看似束縛的戒律、禮節,反而最能夠幫助我們獲得究竟的大自在。過去釋迦牟尼佛曾經問座下弟子中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你以什麼方式漏盡煩惱,成阿羅漢,得六神通解脫自在?」尊者恭敬地回答:「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因持戒修身,令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一切清淨,身心寂靜得證聖果,方可成就無礙無滯的自在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