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晨間在園林中掃除落葉,天氣好時,地上就有很多螞路,下過雨就有許多蝸牛。如果掃地時不專心,粗心大意,很容易傷到眾生,所以為了護念眾生,不忍傷害生命,就會小心翼翼地觀照著。一切舉止皆是細行,都是慈悲,若能落實於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就是從細行中覺醒,日久功深,必能達到自覺、覺他、覺滿的諸佛境界。
「細」是微小、精密之意;「行」指身口意種種心念和行為。細行,就是能微密地觀照身心,在一切時、一切處,動靜閒忙、行住坐臥,待人接物皆能合宜,自在無礙。佛法中「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是佛弟子日常生活的準則,不僅使我們能有所依循、規範身心,更懂得如何待人處事。三千、八萬數量看似繁多,規矩微細,卻不離「覺」字;由細行中覺悟自己本來的真實面目,了達世出世間的萬法本質就在一心之中,禪定、智慧、福德由之而生。
佛乃是覺者,學佛即是學覺,所謂「禪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佛之所以成就萬德莊嚴,即是在因地不斷覺悟、守護細行而來。凡聖的差別,就在覺的層次與行持粗細,眾生粗心膽大,語重情傷,是粗中之粗;羅漢精進修道,見思惑除,然習氣未盡,是粗中之細;菩薩自利利他,但相對佛而言,猶有無明未斷,是細中之粗;佛萬行圓滿,無明惑業永盡,是細中之細。佛法一切行門,都是為了使眾生覺悟自心,不再迷失,唯有以細行調伏粗亂妄動的心,本具清淨莊嚴的自性自然彰顯。
禪宗祖師云:「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於理堅住實相,不執著一法;於事則萬行具備,不捨棄一善,因心無執礙,故能落實細行,無有缺犯。於種種行持中,又能時時返照回歸自心,始終不離覺性。然如何落實?從威儀戒律、道德規矩中學習,一一持守,行住坐臥舉止端正,如行時腳不出聲、立不妄動、坐必端直、右側而臥。與人相處則謙卑有禮、輕聲細言、速度適中;笑不露齒出聲;做事動腳必輕、動手必穩。進而一切戒律威儀,皆能持守清淨,十惡粗行遠離,十善細行無懈,如此必能日日提升,時時覺悟,所思所行漸漸調和,待人行事合宜圓滿,福慧增長,法喜自在無量。
民初來果禪師,某一日夜裡睡在廣單,聽到吵鬧哭喊的聲音,醒來卻什麼也沒看到,於是下單尋覓,發現有兩隻虱子在地上亂碰亂滾。由此可見,心細者連小蟲蟻之聲都能聽聞,更能慈心救護,於細行中不但自覺,更能覺他,使他人返照自己,起而效之,即是落實自覺覺他之行。
求佛、學佛、念佛,即是求覺、學覺、念覺。事相中不捨一細行,一次次不斷地覺醒,改惡、行善,進而饒益眾生,成就與佛無二無別,一乘任運、萬德莊嚴之究竟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