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禅寺“圆明殿”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法相;其次尚有许许多多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包括〈大悲咒〉里的八十四尊化身及《普门品》中的所有化身;代表着菩萨的慈悲与智慧。然而,其中的涵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化身,才能够显现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呢?
修菩萨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发菩提心、慈悲心与平等心,如此才能广度有情,否则只有独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就如同小乘行者般,唯求自度而不能利他。菩萨就是要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如《佛说八大人觉经》云:“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何谓“愚痴生死”?诚如 导师开示:“不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叫愚痴,不明白心性的道理也叫愚痴。”由于众生不了解佛法的道理,终日在生死苦海里以苦为乐,不知脱离。所以菩萨为了度化不同根器的众生,必须博学多闻,才能增长智慧;智慧增长后,才能成就辩才,教化众生,使其得到最究竟的利益。
导师开示:“菩萨应向五明处学习。”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与内明。声明即文辞学、语言学、音韵学、乐曲等;工巧明即工艺、技术、光、化、电等科学;医方明即医学、药物学等;因明即逻辑思辩学;内明即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些都是菩萨方便度众的工具。同时,这也是“四摄法”中的“同事摄”,菩萨藉此接引不同的众生,使其与佛法结缘,正所谓投其所好;亦如四悉檀中的“世界悉檀”,必须广开各种俗谛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才能循循善诱进而化导之。
然而,广学多闻固然是好,只是要学习这些学问必须要有恒心与毅力,才能耐得了苦,于修行路上不迷失。简单地说,菩萨行就是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我们起懈怠心、烦恼心,或者在修行路上遇到瓶颈、漫无目标时,就要想想众生的苦,常常发四弘誓愿,才不会在漫长的修行路上退失道心。
《佛说八大人觉经》云:“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何才能代众生受无量苦?诚如 导师开示:“精进用功,多增长一些智慧,这样就是代众生受苦。建道场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是代众生受苦。现在受苦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这即是代众生受苦。”只要想到我们现在吃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众生,就会提起毅力,勇猛精进而不怕吃苦了。
圆明殿内的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法相,以及《大悲咒》里的八十四尊化身及《普门品》中的所有化身,不正是提醒我们要广学多闻,来学习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一样,寻声救苦,如《普门品》中所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如今,我们何其有幸在具眼的大善知识座下,随其宏愿,开显种种菩萨行门,如佛法五化运动──佛法学术化、佛法教育化、佛法艺术化、佛法科学化、佛法生活化,以及在台湾和世界各地广设道场,接引有缘人,令大众皆能体会禅宗法门的殊胜,明白不可思议的中道实相心法。因此,我们应当紧随 导师的脚步,发长远心、精进心、菩提心,如此自利利他,必能达到菩提涅槃的究竟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