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離自性
文/ 見襟法師

  

  在繁華熱鬧的都會中,人們雖然物質上不虞匱乏,但心靈上卻往往沒有依靠,對國家、社會,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在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時,許多人求助於卜卦、算命,或是寄望於擁有超能力的人,但這樣的方法往往無法有效解決問題,甚至容易受騙,讓自己及家人蒙受其害。從心裡建立自信,不借助外在的力量來肯定自己,對現代人而言,的確是重要的課題。如何建立真正的自信,且能長久持續呢?

  經云:「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佛陀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對眾生有十足的信心,為何我們反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呢?過去的祖師大德經常四處行腳,參訪善知識,就是為了究明心性,想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在體悟心性之前,他們不曾停下腳步,反而益發精進。他們不但不自怨自艾,反而是道心更加堅定!這些祖師最後明悟心性,對自己建立起無上信心,乃至於生死之中得大自在,憑藉的就是不放棄自己的積極態度!反觀時下,人們也在「行腳」,四處奔波,但卻是追逐五欲之樂,染污身心。由於習慣享樂,一旦遭遇逆境,便選擇放棄自己,不能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如此怎能產生自信?因此,不沉溺在五欲之中,並保持正面的態度,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有了正面的態度,還須端正知見。對於自己和世界的認知,必須符合三世因果、緣起性空及心性本具之理。如果與這些真理背道而馳,將面臨挫折、苦惱,使信心受到打擊,失去希望,導致以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相反地,如果能相信這些真理,並具體地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便能心安理得,步步光明。心能安定下來,自然不會輕易被煩惱所左右,或被外境所動搖,不攀緣過去、現在及未來,而保持清楚明白的心。這念清楚明白的心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是真正的自己,唯有直下承擔,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過去有一位比丘,因為年紀很大,無法讀經及打坐,不了解佛法的道理,卻對佛法有著無比的信心。有一天,這位老比丘聽到一群年少比丘熱烈地討論從初果到四果等不同的修證果位。他雖然無法理解他們談論的道理,但由於求法心切,便誠懇地請求年少比丘將四果送給他。年少比丘看他對佛法一無所知,想要捉弄他,便鄭重地舉行四果的傳授儀式,以球對準老比丘的頭猛力擊去。老比丘秉持堅定的信心,攝念專注,在球正中頭頂之際,當下證得初果。接著,年少比丘又如法炮製,繼續用球丟擲老比丘。因為真的獲證初果,信心更加堅固,老比丘在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被球擊中時,分別證得了二果、三果、及四果阿羅漢。老比丘雖然遭到年少比丘的戲弄,但他虔誠堅固的信念,卻令自己獲致小乘最高果位,值得所有修行人效法!

  《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如是義者,即是信。」亦云:「無信如無手,無手人入寶山中,則不能有所取。無信亦如是,入佛法寶山,都無所得。」老比丘的公案即是最佳例證。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大善知識難遇」,今生有因緣接觸佛法、親近善知識,就要懂得珍惜,對「人人本具佛性」深信不疑,這就是真正的自信,也就是種下了菩提心苗。進一步,還要讓它發芽、茁壯,在因地上清淨身口意三業,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最後回歸本心,圓滿本具佛性。由此可知,自性因自信而證得,自信亦不離自性。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