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讯息的传递与取得非常迅速、容易,在学习领域上,也愈来愈专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很容易因此局限在某个领域,以致产生其他困扰与窘境。如何改善与解决呢?或许“多方的听闻与广泛的学习”将会是不错的选择与解决方案。
何谓“广学多闻”?“广”者,即扩大、增加,众多之意;“学”者,乃研习、学习之意;“多”者,指丰富;“闻”者,就是知识,听到的意思。“广学”者,即学问广博,广泛地学习;“多闻”,乃见识丰富而受持之谓。“广学多闻”者,指扩大学习,使知识丰富、广博,并以此而受持之意。
为何要“广学多闻”?不外乎为丰富学识涵养,知古鉴今,见贤思齐,乃至于破尘沙惑,进而有足够的知识见闻,因材施教、观机逗教,令学人获得更大的利益。此外,由于时代的驱使,基于学习、工作环境的需要,不得不逼迫自己广泛学习,或者习好本业,若心有余力,即可提升自己的见识、学养,不仅增广见闻,亦可令人生更加丰富、踏实。
如何“广学多闻”?首先要“端正知见”,所谓“心正而行正”,以正确的观念来精进,方为“正精进”、“真精进”,才能愈走愈光明。反之,则为“邪精进”,假使知见不对,不走还好,愈走反而离正轨愈远,愈走就愈黑暗。
再者,帮助他人精进用功,也可以成就此一功德。过去,阿难尊者前世为一贤者,一日,见一沙弥在路旁悲愁啼哭,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告诉贤者:“因托钵行化耗费时间,以致背经时间有限,进度总是落后。今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今日又无法完成师父所规定的功课,回去必定会被师父呵责,不禁落下泪来。”贤者知道后,即表明愿意供养每日斋饭,护持其精进用功。当年的沙弥即是后世成就佛果的世尊,贤者即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
第三,博览群书,即是学习前人所累积的智慧结晶,如此方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自己的学识涵养。四者,见多识广,游览名胜古刹,增广视野,向当地人询问缘由、典故,亦可达之。五者,不耻下问,如孔子向师襄学琴、老聃问道、师项橐等。因此,“广学多闻”的方法有很多,应自择善而为之。
若能广学多闻,对于各个领域均能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与了解,那么行菩萨道时,方能契机而语,顺而引入佛法堂奥,知之、行之、修之、证之。《增一阿含经》云:“知时明物,所至无碍,所忆不忘。多闻旷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维摩经.菩萨品》亦云:“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由此可知,佛法不但要广学、要多闻,而且还要身体力行,方能得到真实受益,才不会遇境而“道力全无”。又《圆觉经》云:“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因此,广学经教乃为“藉教悟宗”,否则将成了数如来珍宝的“自扰汉”,“入海算沙,终无所益”。
菩萨向五明处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增广见闻,破除尘沙惑,还要帮助他人广学多闻,令其能依“文字般若”而行“观照般若”,最后与“实相般若”相应。因此,“闻多学广”意在增加知识库的深广,如医生要知病理与疗法,方能令自己具有“妙手回春”之高明医术,令大众“药到病除”,此乃真正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