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声常常是感动、摄受人心最直接有力的媒介。人类常透过声音、乐器与舞蹈等种种结合,在祭典中歌咏、赞叹天与神,表达对诸神的恭敬。在每个族群或部落,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文化特色。
在丛林道场中,出家众有五门功课:佛供、早课、晚课、过堂和出坡作务,其中,除了出坡作务外,都和梵呗有着密切关系。梵呗不仅有赞佛、诵经、祈福的功能外,亦具有断除外缘的作用,能令法事庄严肃穆地进行,感得诸佛菩萨、龙天鬼神的欢喜、护持,并能净化心灵。
一场法事的进行,除了人们的参与外,还有诸佛菩萨和诸天鬼神的降临护持。会中所执持之法器,亦是人天沟通的工具,例如大磬,当我们在上香前或法会一开始敲磬,也是在禀告诸佛菩萨、龙天护法有法事要进行,祈求诸佛菩萨降临,忍听护持。另一方面,透过庄严、和谐的梵呗,让与会大众藉由诵咏而收摄、净化心灵,薰习佛法,即所谓“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以前,孔子一听到几乎已无人演奏的韶乐,便如获至宝,因为韶乐有古圣先贤之道,可以教化人心。同样地,梵呗之于佛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基本功课,更重要的是它有着“载道──载佛之道”的作用,其实就是法的另一种展现。梵呗具有如此殊胜的利益功德,当我们在练习或唱诵时,就要以恭敬谨慎的态度来面对。
美好的梵呗,需要自己与他人种种因缘的和合。过程中,不仅是技巧的纯熟、音声的美妙,更是一种修行。它需要“四心”:恭敬心、愿心、专心及耐心;不要“一心”──即是慢心。
一、恭敬心:即是对梵呗的恭敬、对所司执事的恭敬,以及对法器的恭敬。执事者或唱诵者对佛法、对经文、对所领的执司要有恭敬心,有恭敬心才会慎重。所谓“大众慧命在汝一人”,当我们在执法器或唱诵时,必须熟悉法器及唱诵内容、流程,更进一步还要如行云流水般地清净、和谐及庄严,才是赞佛、诵经所应有的精神,如此才能摄受人心。
不如法、不庄严的梵呗会令人起心动念,甚至失去正念。经典记载不如法的梵呗有五种过失:不名自持、不称听众、诸天不悦、语不正难解、语不巧义难解。如何知道自己唱的梵呗庄不庄严?如不如法?最简单也最实际的方式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听众,什么样的音声、节奏、气氛令我们不称意?令我们起心动念?自己在执法器、唱诵时就要去除这种种缺失。
此外,对法器也要心存恭敬。法器是人天沟通的工具,同时也藉由法器传达清净庄严、摄受人心的音声。丛林道场的晨钟暮鼓常令人有余音绕梁不绝之感,它代表一个道场的“法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今中外的名演奏家,对于与他相伴的乐器,如琵琶、小提琴、钢琴……都是爱护有加,未曾见过有哪位名家,漫不经心、不爱护自己的乐器。因为恭敬法,所以要恭敬经书;同样,因为恭敬法,所以也要恭敬法器。
二、愿心:有愿事必成。虽然声音、法器牵涉到每个人天生的声音与音感,若有天赋的话,则是绝佳的助缘,可以成就令人感动的梵音。但是,梵呗不是都要有绝佳的天赋条件才可以唱、才可以执法器;对诸佛菩萨的歌咏赞叹、经文的唱诵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所表达出来的是否虔诚、清净、庄严及和谐,则在于有没有愿心。当我们有了恭敬心以后,是否愿意发愿不断地练习与自我要求,成就每一次的梵呗功德,进而“利人天”?
《长阿含经》记载,“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要达到此五种梵声,需学习、练习法器及发声的技巧,清净自己的身、口、意。口业清净、意业正直者,藉由外相上的学习和练习,达到成熟的技巧,自然能表现出和雅、深满及周遍远闻的庄严情境。但是,一场庄严清净、摄人心弦的梵呗,是否有愿力在其中则是绝对的关键。
三、专心:在法会中,梵呗往往是由维那、悦众、宝钟鼓……等人所组成。每个人在练习或法会唱诵时,除了要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专注于自己的唱诵,更要倾听法器和他人唱诵的节奏,如此才能和谐,否则心一散乱,就容易打妄想,而造成抢拍或落拍的状况,破坏和谐。
四、耐心:执法器、唱诵如此慎重而利人天之事,不能以“会、熟”为足,更要有达到“巧、精”的自我要求。要达到这个程度,除了要有愿心外,更要有耐心,经由不断地投注心力,才能不断地成长。再者,既然是组合,不仅要时常搭配练习,也要对其他同伴有耐心,如此一次又一次地演练,从中寻求默契、寻求和合,才能有圆满的展现。
庄严的梵呗最要不得的是慢心,慢心不但慢法,而且无法精益求精。梵呗往往是一个团体共同合作的表现,不是个人独唱或表演,讲究的是和合;也因为和谐,才能摄受人心,尤其在法会中更是如此。既然是整体的表现,又要达到和谐、和雅,这中间就要与他人和合,不能有太突出的声音或个人主义,即使自己的音声美妙如天籁,如果只讲求自己的突出,反而会破坏整体的和谐美妙;或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场前不需要再与组员搭配练习,如此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甚至还会破坏法会的庄严。执法器和唱诵常会因少练习或久不用而生疏,所以要表现出应有的水准,除了事前的练习外,还要组员彼此间默契的培养才能成就。
孔子跟随师襄学习琴艺的过程也极其用心,不仅勤学弹琴的技巧,更要求自己去体会曲中的意境和作者的胸怀,因为音乐不只有技巧,其中更蕴含种种意义和教化人心的作用。佛经上记载,如来说法声有八种:最好声、易了声、柔软声、和调声、尊慧声、不误声、深妙声、不女声。我们在弘演梵呗这项法门时,应以如来种种摄受人心的音声为目标。梵呗对于学佛者或修行者也是如此,它并非只是情感的抒发、对诸佛菩萨的赞叹,更重要的是透过清净、庄严、和谐的梵呗,净化身口意三业,进而萌发善根,修心向道,这是梵呗最大的功德与目的。如此的了解与思惟,就能引发我们在唱诵梵呗时的愿力与恭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