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千手眼
文/見玲法師

  

  有學人向南陽慧忠國師請教:「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文殊堂裡萬菩薩。」學人不懂,師又曰:「大悲千手眼。」

  菩薩觀眾生苦,因於大悲而發「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弘願,成千手眼之化身,度眾無礙。在菩薩的千隻手上,拿著各種法器,念珠、經本、智慧劍、金剛杵……代表八萬四千法門,無一法門不能用來度脫有情。眾生有多少種根器,菩薩就有多少種法門、多少隻手。

  擁有千手眼,完全是因於菩薩慈悲度眾之心願。因為眾生無邊,根性各異,需以不同方式予以教化,方可令其心開意解。所以,身為佛弟子,豈能不發起「法門無量誓願學」之心,效佛菩薩之行履?「外現聲聞身,內密無上印,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中台行願偈」是每一位行者必須奉為圭臬、遵而行之的!

  如何懂得百千法門?只有「學」之一字。菩薩向五明處學: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從教理、經藏、邏輯學、語言、醫療,乃至各種技能,無一不是學習的範疇,也無一不是度眾的資糧。子曰:「有教無類。」聖賢教化皆依平等慈悲之精神,吾人明瞭法門如恆沙,更應精勤修習。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即當念茲在茲。學一遍不會,就學兩遍、三遍……最後一定學得起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若能如此,雖愚必明。有志之士,不怕學不會,就憂不願學!「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學琴於師襄,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不在於長幼,不在於貴賤。聖賢因博學(廣博地學習)而博學(學問淵博);由於博學(學問淵博),了達「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之理,故更能博學(廣博地學習)。

  學習應即時,立志宜趁早。但,永遠別怕太晚而躊躇不前。「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有開始,就一定有進步。

  學習眾多知識技能,不能忘失目的。菩薩遍學百千法門,皆因眾生,而非為己!為了克服度化眾生時多如塵沙般的障礙,所以「廣學多聞」,期使「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不僅辯才,其他才能亦皆具足,成為「全才」。千手千眼,是菩薩無盡的慈悲!不僅利益無量眾生,同時也使自己心量寬廣無限。不僅學習各種知識技能,更要學會放下,懂得銷歸自性,修一切善,不執一切善;度一切眾生,實無一眾生可度,方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