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文/见璐法师

   人生的十字街头,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号志:名、利、财、色、礼、义、廉、耻;叫卖着各类型的商品:良心、人欲、诚信、公理、私情……,买方和卖方没有外人,天堂与地狱一念之间。

  孟子见梁惠王,甫一见面,王即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孟子抓住这个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趁势反诘:“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位者一心求利而罔顾仁义,必将导致“上下交征利”的后果,因人人只想到自己,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亦曰:“何以利吾身?”欲以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穷的人欲,则必利此损彼;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而国危矣!往往,我们的内心面对五欲六尘时,番番天人交战正如孟子和梁惠王间的义利之辨。

  顺情遂欲贪一时之乐,心即沉沦,为五欲之奴仆,六根无时不为其走使,来回逡巡,秤斤论两皆以“利”字为准绳,患得患失,甚至愤起嫉瞋,想方设法称心合意,步步坠向业果的深渊。故而佛法时时要人提起觉性,返观自照,照在心与境交会之处,照在当下念头起动之时,即是“向上一路”──念念作主,不令空过。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明辨义利,知所进退,更能转凡成圣,成佛作祖。

  经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说明心念沉沦的速度极快,乃无始来习气的牵引,如地心引力般令不觉的念头重力加速度般落下。欲拉回原来的水平需赖毅力、恒心、善巧方便,方能步步提升。先以种种善法拴牢自心:念佛、拜忏、布施、持戒、禅定……对治心中贪、瞋、痴、慢、疑等贼,日久功深,得一如意宝珠,可定风(痴心)、定水(贪心)、定火(瞋心),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中皆能不动不摇,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

  “方便多门,归元无二。”众生总在森罗万象中不断地摸索出路,若欲得本还源,却只此──向上一路。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