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布施 文/见靓法师 |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般人或许觉得有钱自己用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布施给别人呢?因为“布施”能舍掉我们的悭吝、贪着、自私的心,扩大我们的心量,如果凡事只想到自己,而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不容易得到真正的快乐。 但是,如果我们只懂得布施钱财给穷困的人,而不告诉他远离贫穷的方法,还是不够究竟,因为布施了一餐的温饱,下一餐还是没有着落,还是会有饥饿的烦恼,所以这样的帮助只是治标,不能治本。 如何发挥布施的最大效用呢?宋朝范仲淹所设立的“义田制度”,就是很好的例子。范仲淹从年轻开始,就以设立义田为目标,希望能救济贫人、养活族人。直到他担任参知政事后,有足够的俸禄实现他的理想,于是买了千亩田地,让大家一同耕田谋生,藉由耕种所得,养活族人。范仲淹的义田制度一直不断地传承下去,其他人也纷纷效尤,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才遭受破坏。这样的布施可算是有智慧的布施。 但是佛法所说的布施更进一步,除了财施外,还有法施与无畏施。财施,即是以衣服、饮食、田宅、珍宝等物质施与他人,或者布施自己的身体,例如器官捐赠;法施,则是为人开示佛法的道理,让众生心开意解,发菩提心;而无畏施,则是令众生安定,减少恐惧。在<善财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向明智居士请示如何行菩萨道?明智居士回答:“自证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后,凡众生有所需求,如: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幢、盖、饮食、汤药、房屋舍宅、灯具等一切物品,皆能悉数满足。更重要的是,为他们说法解惑,使其心灵获得解脱。”后来,善财童子见到各式各样的众生,从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邑而来,虽然彼此形色不一,爱欲有别,但都仰仗着菩萨的愿力来此,随所乐求,皆得满足。明智居士藉此因缘为求美食者,说明积极培福的重要,与远离贫穷的途径;为求衣服者,教示令得清净惭愧之衣,及如来清净妙色……。明智居士一面布施,一面说法,财施、法施并行,这便是佛法最有智慧的布施。 布施是慈悲的菩萨行,若能进一步行有智慧的布施,就能产生更大的效用,利益更多众生,使他们从此远离贫困的因,获得真正的解脱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