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體達「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文/見據法師 |
「無緣大慈」者,乃諸佛菩薩觀眾生迷而不覺,沉淪受苦,而生絕對、平等的慈悲心,不論有緣與否,均予平等救度;「同體大悲」者,乃了知眾生本具佛性,與聖人圓證的真如體性,本質上無二無別,同在如來毘盧性海本體中,乃至於一切無情萬物,亦不離此性體,即所謂「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成佛道,則一切心、一切有情及所依報的無情世界,統統攝入諸佛空性本體,故除有情眾生外,對無情萬物示生同體大悲。《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故知,慈悲心為修行的根本,欲成就無上菩提者,應先發大慈悲心。 眾生與我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隨業流轉,流浪生死。《慈悲三昧水懺》云:「若尋此眾生,無始劫來,或是我父母兄弟,六親眷屬,以業因緣,輪迴六道,出生入死,改形易報,不復相識。」又《父母恩重難報經》云:「爾時世尊……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佛告阿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由是之一切外在眾生與吾因緣甚深;而吾人內心眾生(生滅的念頭)亦長相纏繞,如此吾人至親至愛無量無邊的內外眾生,苦惱無間,若不思救拔,於心何忍? 由思入解 《楞嚴經》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佛法是無上真理,諸佛之母,惟須具足聞思修三慧──諦聞、審思、如實修行,方能入寶山得寶而返。故在諦聞「慈悲」教理,具足「正見」後,必須進一步依苦、空、無常、無我、四聖諦、四念處……等三十七助道品、六波羅蜜乃至中道之理去「正思惟」,使意業清淨,轉識成智。以己為例,從以下幾方面來思惟「慈悲」之理: 一、懺悔往昔惱害眾生罪過:一切眾生既是我過去親眷,當起慈悲心普度,並從戒殺吃素放生做起。然忖思今生未發心前,造諸惡業,或苦惱眾生,或殺害食噉,難計其數,況無始以來所造罪業,無量無邊。年過四十,始斷肉食,招感一身病苦,罪有應得。思惟至此,對往昔貪婪愚痴加害一切眾生,深感愧疚,除佛前至誠求哀懺悔外,誓願盡未來際不惱眾生、不食其肉,及時時慈悲護念其生命,度脫其苦難。 二、把握難得之度眾因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大善知識難遇。就「時間」而言,佛法住世,剩不到一萬年,距彌勒佛出世,長達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兩者比較,佛法住世時間微不足道,其餘漫長時間,無「法」可依,娑婆世界眾生輪迴受苦,無有出期,甚為可憐可悲!佛法真實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如不能把握此剎那般的機緣,成就道業,度化眾生,更待何時?眾生一日不能得度,吾人一日不得安心,如是思惟,慈悲心焉能不生起? 三、度眾難苦之道:眾生雖有佛性,皆當成佛,可是目前還在沉迷,為三苦、八苦、種種諸苦所逼迫,苦惱無量。慈悲就是要拔苦予樂,不僅給予物質濟助,尤其重要者,要從精神層面助令其得以自在解脫。不僅現在如此,一天、一月、一年、十年,乃至生生世世都要起這樣的慈悲心,而眾生無量,故吾人之慈悲心也是無量。 四、效法菩薩大悲願:《維摩詰經》云:「菩薩如是,於眾生愛之若子,眾生有病,則菩薩病,眾生病癒,菩薩亦癒。」思惟過去誦持《普門品》及觀世音菩薩聖號,求子、求功名、求健康,事事感應如意,今既已出家,當念眾生苦,發大悲心,進而體悟《普門品》「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如實究竟之理,效法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盡未來際廣度一切。 依解起行 思惟了達慈悲之理後,當依解起行: 一、修習七週緣慈:自發心每日修習「七週緣慈」觀行迄今已逾半年,但為慈悲利樂上中下親冤乃至一切非親非冤之中間人而修觀回向,念念在度化眾生。修觀以來,漸漸了達無人、我、眾生、壽者相即「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大悲心的真諦,如是慈悲心日漸增長。 二、無間拜願回向:每次早課後留在禪堂禮懺、拜願,一切發願完全為了眾生,迄今行之有年。由此長養大願心、慈悲心,並將之落實於日常細行中。如每日晨起默誦毗尼日用「足不傷蟲」偈咒,一路俯視而行,見擋道可能被踩踏者,乃細心移開;又如近日颱風入境,蒼蠅大量避入建築內,沾附食物或身體,非但未生嫌惡,且能慈悲容受;對於被風雨吹得東倒西歪的大樹,亦期望在經風雨摧殘後,能恢復生機。這些事上的護生已成生活的一部份,在理上,則覺察到慈悲心已生根於心田。 三、願代眾生受苦:在 導師無盡悲願感召及教授師用心教導下,經由不斷的薰修福德、教理、禪定,修行心志愈加堅固。為行菩薩道,發心向五明處學習,在過程中遇到身心障礙或種種境界考驗,心生煩惱時,「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之心志意念,就是超越困境最大的動力。不僅能包容他人的習氣,還感恩對方給自己借境練心的機緣,來對治煩惱。這樣發心發願,承擔眾生苦,就是在吃苦了苦。 修行一切都是為了眾生,大慈大悲愍眾生就是成佛作祖最根本、最重要的第一步。所謂「萬里途程不離初步」,初步──本具的清淨心,能不迷則「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以無明障蔽真心,心志薄弱,大慈悲心難以生起,故應經常思惟慈悲之理,重慮緣真,契悟真心。同時廣修慈悲法門,長養慈悲心,事上做到了,最後由事入理,回歸自心,達到事理圓融,事理不二,就能徹底體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真諦,踏實地朝「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之路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