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破方称出格人 文/见担法师 |
《大智度论》卷七十说:“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佛破除无始无明之梦,叹言:“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自证得。”佛陀示现由人身成佛证道,提醒了我们,浮生若梦;然而众生颠倒,认妄成真、舍本逐末,以致于无法成为一个无梦的圣人。 说到梦,有人梦中作梦,信以为真,梦醒犹自依依不舍。唐朝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使时,政务繁忙,仍然不忘吟诗、参禅、修养心性。一日,他来到鸟窠道林禅师的处所,见师栖止于一棵盘屈如盖的巨松之上,便好奇地问道:“禅师的住处,不是太危险了吗?”岂料禅师回答:“太守的危险甚于我啊!”居易乍听之下,不明了禅师所言,再问:“居易是一地方的行政长官,身旁环绕带刀侍卫,有什么危险呢?”只见鸟窠禅师不急不缓地叙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难道,不危险吗?”原来禅师指的是这念心的意识迁流,不曾停息,加上境界之风吹起了识浪,使我们与解脱之岸渐行渐远,更因炎炎的无明之火,烧尽了本具的菩提种子。这才是最大的危险啊!白居易听了有所体悟,临别之时,再问道:“何谓佛法大意?”禅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本以为禅师会给一殊妙禅语……居易不以为然地回覆:“这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但是“三岁小孩虽知道,八十岁的老翁却未必做得到呀!”禅师安详且严肃地答道。听了这一席话,白居易如大梦初悟,恭敬地作礼以别。 回去后,他写了一首偈子寄给鸟窠禅师:“特入宗门问苦空,敢将禅事扣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鸟窠禅师收到此偈,也以偈回覆:“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当白居易读到禅师的这首诗偈,法喜钦叹之余,心仿佛从无边梦中透入一丝曙光。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禅师三业清净,履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修德而度化白刺使,令其虚心探究佛法真理,感受人生的苦空、如梦如幻,进而深入佛法之堂奥。黑夜作梦,无非是白天所思、所行,那么白天的所思、所行,又何尝不像是在梦中呢?经云:“三界如幻化,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是不是也像作梦呢?禅师偈子开示我们,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缘起缘灭,不就是一场大梦吗? 憨山大师云:“一场黄粱梦,千秋汗血功,只知长不朽,谁信转头空?”佛法有事有理,一切法虽是缘起性空,了达事相上的善行恶行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当中却也不离因果;种善因,将来必能成就庄严之果。是故,仍要推动虚妄的善法来舍去虚妄的恶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守五戒、修十善,广集福慧资粮以圆满俗谛;做了一切善法而不执着,即是真谛;再进一步不住假有、不住真空,这念心安住在中道第一义谛,寂照一如,就能成就佛智。万里途程,不离初步;要迈开步伐,才能到达究竟的宝所。 灵机行观禅师偈曰:“旷大劫来一着子,多生培植此时身;此身堕在阎浮际,梦破方称出格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何其有福,已得人身,更何其有幸,逢大善知识住世转正法轮。未识得前,全真成妄;今已识得,就该背尘合觉,成为不作梦的入理圣人,如此才不负佛陀化导之真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