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 擔

文/普圓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諦
 

  一位僧人問契此和尚:「什麼是佛法大意?」契此和尚便將肩上的布袋放下,僧人又問:「還有別的嗎?」契此和尚即提起布袋,瀟灑離去。這是在中台巡禮時,從法師的解說中,了解到彌勒菩薩座像的意義,也讓傳諦體會到「提得起,放得下」的道理。唯有放下我執、我慢之心,除去一切貪、瞋、癡的煩惱,秉持中道實相之理,才能提起覺性,直下承擔這念心性。

  想起初初踏入精舍懵懂的樣子,如同一般人不懂得修善積福的重要,更別說佛法的好。法師為關照居士們的法身慧命,苦口婆心地叮嚀我們要多發心、多修善法,廣結善緣,慢慢地在我們的心田裡播下菩提種子;也讓我們懂得不管是過去或未來,只有當下這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夠時時觀照的覺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不管是在禪修班聽經聞法,或是日常發心出坡作務,乃至於法師所給予的不同執事磨鍊,所遇到的種種順、逆境界,皆是學習「順境不喜、逆境不憂」的好時機。因為唯有時時提醒自己不執著於某個境界,才不會讓心起起伏伏,被習氣所牽引。俗語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法師們慈悲成就弟子不斷地學習,了解不是等待就有從天而降的福報,唯有把握每個發心的因緣,承擔、體會其中的滋味,才能在過程中有所體悟與成長。

  一路走來,看著法師們荷擔如來家業,弘揚佛法,教化眾生,引領學子聽經聞法、修善積福。身為在家弟子的我們,更當承擔起護法、護教、護僧伽的責任。感恩法師們的慈悲指導,讓弟子得以在佛法的薰陶中增長智慧,在出坡作務乃至不同執事中學習直下承擔,並且了解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正確。在這菩提道上,願與大眾發廣大道心,護持三寶,發菩提心、長遠心、精進心,永不退轉。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