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在日用平常间
文/普林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量

 

  威仪,是由内而外端正合宜。于身,举手投足不失礼节;于心,时时观照不放逸。专注每个当下,由外在的身行端正内心,心无散乱、身不妄动,行止有仪,自然有摄受力。

  我们一切言行举止,皆反映出当下的心念。心若定,动作就轻;心若散,动作就粗。每次回山打禅七,第一支香「佛门行仪」,提醒大众从行住坐卧到过堂用斋,一切细行皆要如法如仪。「听招呼、守规矩」看似约束,其实正好借此改变很多不好的习气。在禅堂里端身正坐,收摄身心,能体现威仪;但一下座,行进间心就散乱了,尤其是回寮时,上下楼梯脚步声很重。于是练习把心收回、注意脚步动作,由于心不往外攀缘,渐渐发现心比较定,脚步也比较轻。走路,一步一步都是修行,专注一心,威仪自然形成。

  初学佛时,总觉诸多规矩是束缚,以为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就是自在。多年来,经由上禅修班听经闻法、发心出坡、上山打禅七,真正明白︰动静闲忙、一切时中皆能作主,方是真正的自在。而守规矩其实是增上这念心的作主能力,借由规范来定心、静心,心定下来,身不妄动,观察力也增强。如此不断地练习,提高觉性,观照一切细行,落实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习惯养成了,形之于外,自然威仪具足。

  威仪是最具摄受力的弘化。有一次载孩子回普台,用餐时,正思考着如何安抚想要转学的儿子。这时只见大众纷纷起立,我和三个小孩也跟着站起、合掌。就在此时,老和尚走进来,微笑向大众挥手,那一刹那,深生恭敬、欢喜,说不出的感动。回到学校门口,读小六的儿子说︰「妈妈,我不要转学了。我要留在老和尚创办的学校,直升国一读到高中毕业。」「看到老和尚,就觉得很开心,就想留在普台读书啊!」果然,具足威仪就是一种无言说法。自己也因此法喜充满,发愿安住道场,好好修行。

  无论是世间法的礼节,或是出世间法的细行,除了事相上的持守,更重要的是持守的心。任何技巧,不会就努力学会,不懂就把它学懂;学会学懂的心是本具的,一次一次练习,就会一点一滴进步。事上精进、理上思惟,事理圆融,不仅能调伏烦恼、使身心寂静,更能在日用平常间具足威仪,使人见了心生欢喜,对佛法更增信心。期许自己能时时观照自心,收摄六根,落实威仪,安住当下,身心自在。


摘自《中台山月刊264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