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初踏入職場的時候,所謂萬事起頭難,那時身心皆處於忙亂的狀態。除了學業上的教授之外,還有孩子個別的問題,常常需要利用課餘時間,來處理或輔導小孩的心理或家庭問題;有時遇到比較複雜難以解決的狀況,便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來溝通或協調。正當對自己的職涯感到茫然時,看到精舍前掛著禪修班招生的紅布條,心想這正好是一個轉變的時機點,於是便開始踏上我的學佛之路。
修行常見的盲點,就是雖然了解道理,但回歸日常生活後,仍然是按照自己原有的習氣處事,和別人無法和諧相處,在人際和生活上還是有許多的煩惱與困擾。自己剛開始接觸佛法時,也有這個盲點,有時覺得聽聞道理後,有了好的心態可以面對外在種種境界;但有時處理事情稍有不順,又馬上生起不耐之心,常是境界一來,就隨著境界流轉,是非對錯一定要爭個道理,無法以平常心來對待人事物。
幸而有精舍法師的慈悲教導,總是不厭其煩地分析我們在人生中會遇到的難題,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和正確的方向。過去自己遇到事情,總是會先以自己的好惡來分別,凡事總是由自己為出發點,來認定是好事還是壞事,得失心很重。師父教導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心念;要想轉境,首先要轉變自己的內心,使心經常安住在善念上,藉由誦經、念佛、慚愧、懺悔,使內心常存平等和喜悅。向內觀照的練習使得內心逐漸平靜,慢慢地發現到,對於那些以前遇到不順利的事情、聽到不中聽的話、甚至有時看不順眼的人,在一次次的自我察覺中,心中逐漸生起了同理心,能換一個立場去理解對方,並且也因為心情緩和下來,說話的態度和音調,也平靜和善許多,進而能運用更恰當的方式來面對問題,解決紛爭。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活中的際遇,有苦有樂,有善有惡,有喜有悲;唯有不斷向內觀照,學習忍辱,接納種種的不如意,時刻鍛鍊自己的內心,反省自身的過失,才能真正離開煩惱的桎梏,化煩惱為菩提,讓身心愈來愈清淨,在佛法的滋養下,讓智慧增長,得到身心的真實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