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位从北部下来过节的长辈因缘际会,在家里住了下来;这位长辈原本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短暂住在家中几天。起初法馨觉得长辈的到来让家里很热闹、很欢喜,但在长辈住了超过一个月后,法馨开始对这位长辈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
例如这位长辈对吃的东西比较有自己的主张,只要有不合乎自己口味的,就会直接展露在言语、表情上。一开始法馨看到长辈的言行,忍不住一念瞋心起,很想要说些什么回嘴;但当下想起《金刚经》里所说的:「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应如是住」,要住在菩提心上,不要有分别心;「如是降伏其心」,赶快提起觉性,没有什么好生气,把想要回嘴的这念瞋心、不恭敬心转过来。当把自己的念头把持住后,脸上原本紧绷的肌肉松开了,心里开始站在长辈的立场思考:「长辈平时一个人在北部活得自在,来到这里生活,没有办法自己决定饮食,一定也承受了很多不适;长辈也是很苦,才会这样露于形色……」如此思惟过后,瞋心就熄灭了,当长辈又反应食物怎么了,自己便转而为长辈设想,该怎么安排才能让长辈吃得开心、舒心?自己也因为能减少瞋心,又能利益长辈,而感到欢喜。
今年年初,精舍法师提点法馨:「要多思惟别人的苦。」当时法馨还不懂思惟别人的苦有何重要;后来因为疫情的因缘,长辈成为了自己修行路上的贵人,也让长久以来只知道自身之苦的我,有因缘多多练习思惟别人的苦。什么是苦?当对方起了烦恼,他就是在受苦;「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果这时候愿意退一步、思惟对方的苦,就有机会帮助他人化苦为乐,自己的心念也能转瞋为慈。
这般思惟后,更能去感受别人的苦是什么,更能理解对方的状态,也更愿意主动退一步让出空间,让对方不再苦上加苦;在护念他人的同时,也忍住了我执的念头、止住了自私的习气。佛法不但利他又能自利,转念的当下,充满法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