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貴在能自我覺察覺照、反省檢討與改進,理上雖然知道,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覺性稍失,習氣立即現前,且發現隨著年歲增長,自己的自我意識愈強,習氣愈加頑固,仍是煩惱纏擾不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之聖賢重視自省,力行改過遷善。《佛説四十二章經》云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又憨山大師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在佛法中,亦重視自省,懂得反觀自照,是修行的初步,亦是成就道業的重要行門。
小時候學習寫日記、寫週記的訓練,有助於自己養成經常反省的習慣,但所反省的內容,多著重於事相上的檢討,如:是否遵規守法?有無違反道德倫理?是否善盡為人子女的責任?在工作職場上是否盡責?……自省平常待人處世,能力守禮節分寸、隱惡揚善、與人為善、與眾和合,但捫心自問,種種作為的背後,仍攙雜著私心、得失心,心當中仍有分別、執著,因此心始終不得真正自在。
學佛之後明白,世間善法不可偏廢,但要再向上一路,戒定慧三學兼修,以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現在自己除了檢視平日的言行,是否符合人間善法外,也懂得反觀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以佛法的知見為依歸。如是檢視己身,覺察到自己覺性未能時時現前,導致同樣的過失經常重複發生;不能專注一心,六根攀緣外境,心隨境轉;我執、分別心重。如:見到交通亂象、不順己意的新聞報導,便起瞋念:工作上,聽到同事在會議中發表和自己不同的意見時,當下雖能隱忍,但內心嘀咕不已;知道不能殺生,但看到蚊蠅蟲蟻現踪,心中仍有不快,急於想要將之趨離……煩惱盤踞心頭,念念遷流,無有止息。
自省學佛至今,仍煩惱纏擾,是自己的生死心不夠真切,「於諸漏心,未求出離」。發真誠慚愧懺悔心,從今爾後,當改往修來。《六祖壇經》云:「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發願要時時提起覺性、深切自省,在每一起心動念處用功,覺察、覺照,真誠檢視自己的每一心念、一言一行,「熟處轉生」息滅貪瞋癡,「生處轉熟」勤修戒定慧,相信如是因上用功,日久功深,必能正念作主、淨念相續,庶幾不枉今生得以聽經聞法之殊勝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