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的前半段人生,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忙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忙于对孩子的教养、忙于回应亲戚朋友间的大小事,于中对境、对人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且总是毫无掩饰地表现于外;任凭妄想心不停向外攀缘,看人我是非,取我所爱,舍我所厌,乃至百种需索,千般计较,心绪随着生灭境界起起伏伏,烦恼覆心,内心总感到不安。
走进精舍,开始学习佛法,是翻转自己人生的最大契机。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常开示: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本自具足,不假外求。透过禅修,认识了自己的清净心,找到活水源头,学习修善断恶,使自己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明、安定,并体认到:唯有心安定了,家庭才能和谐、安定。若不是因为禅修,或许这辈子根本不认识、也找不到那念能知能觉的心。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教理上虽有熏修,但还需藉由事相上的磨炼,才能逐渐与理相应,达到事理一如。在精舍,除了禅修课堂中教导的佛法真理外,师父们也会创造许多因缘让我们藉事练心。如与精舍的师兄弟们一起发心,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思想观念,共事时难免因为各有执着、想法而有意见不同之时,每当境界来临,自己深重的习气、贪瞋痴等烦恼便立刻现形。也因为种种可以藉事练心的因缘,让自己看到修行不足的地方,而能加以反省检讨:为何不能以和合的心成就大众事?为何不能以慈悲心、柔软心、包容心与人相处?
现在遇到境界,能赶紧提起觉性,让烦恼剎车,并从中一次次调整。相信经过不断地淬炼,有一天能够蜕变成为谦卑、忍辱、和合的修行人,能和人彼此互助、包容,以和合心成就每件事,也成就自己的道业。《六祖坛经》云:「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放下个人的粗暴心、傲慢心,以谦恭之心,与人为善,和合无诤,凡事站在大众的立场和团体的利益来考虑,才能成就最圆满的结果。
期许自己以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为待人处事的准则,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并加以内化,能真正发自内心做到「敬慈和真」,持续朝圆满成佛之道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