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转化瞋心
文/普得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传文

 

  自己是名业务员,工作中常会面临许多境界,遇到客户不理性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主管总说:「客户是对的,别跟客户争论,业务没有生气的本钱。」于是我只能选择忍让、忍耐、忍受,最后忍无可忍时,便火山爆发。吵赢了,主管会指责;吵输了,要跟客户赔不是。无论吵赢或吵输,最终输的都是自己。

  佛法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又古德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自己的功德林不知是不是成片成林?但不管如何,都经不起挥霍,没有生气的本钱,心想:自己一定要做一些改变。

  学生时期就接触中台禅寺,最初是因为护持小星辰禅修营,进而到精舍上禅修课,就这样开启了学习佛法的因缘。进入职场后,面对种种境界时,错误的应对不断再现,虽然曾想过要改变现况,但实际上,自己的观念、想法并未转换,行为模式也总还是依循着以往习惯的方式,又怎能期待情况能有所好转?这时才警觉到自己所学的佛法并未入心。于是开始回想禅修课中师父的种种开示,其中,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恍然有悟,当把问题都归咎于别人时,事情本身并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不应总是在果上抱怨,唯有从自身改变起,从因上努力,才可能有不同的果报,而这个因,最根本的就是心念。

  有了这样的认知,开始学习起瞋心时,能觉察、觉照,觉察到自己在生气,进一步思惟自己在气什么?为什么要生气?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被羞辱而生气?还是因为觉得被客户看不起而生气?还是觉得自己不受尊重?为什么觉得自己被羞辱或不受尊重就会生气?是因为觉得自尊心受伤,所以气恼?……这样分析后,发觉自己所在乎的自尊心,其实隐含着自以为是的慢心。

  当懂得转念后,之后再遇到相似的境界时,较能控制自己不轻易起瞋心,而当自己不再容易生气后,人际关系也改善了。从这当中体会到懂得转换心念,从因上努力,果报也会不同,也才明白在禅修课中师父常提醒:「学习了佛法,要落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此实践后,在工作或生活上,待人接物更具亲和力,而会让自己起瞋心的人、事、物也变少了,且生活中常能遇到善缘。心念无瞋,做到和合,彼此自在。

  感恩佛法,引导自己找到可贵的人生智慧。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