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化瞋
文/普恩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園

 

  原本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有修養、好脾氣、人緣不錯,算是好相處的人,因緣際會開始修行學佛後,才慢慢覺察到自己經常起瞋心,如:看到蚊蠅、螞蟻、蟑螂,覺得討厭,就想除之而後快;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哀怨自己流年不利、犯小人;對於自己瞋惱厭惡的人,就想避而遠之;被長輩或長官責備時,會心有不甘而據理力爭……活了大半輩子,竟不知自己有如此根深蒂固的習氣和煩惱。

  學佛後,才真正開始學習正確地待人處世。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是以真」,深入淺出地教導我們如何處世圓滿,建立正知正見。其中,「對下以慈」的「下」,遍及法界一切眾生。對於覺得惱人,想除之而後快的蚊蠅,因為自己受了五戒,不能殺生,所以只能儘量避開。直到有一回,看到一隻蚊子停在法師的手上,我想揮走牠,法師卻淡定地說:「吃飽就會飛走了。」法師的慈悲,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體悟到對眾生慈悲的真諦。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生命的共同體,應該本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相互扶持。然而,人際的互動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合理的對待,自己當下的反應經常是:「我又沒做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心中忿忿不平,想討個公道。住持法師在禪修課時開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往往是因為,大家都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聽聞此,心想:「好像真的是這樣。」後來再遇到境界時,第一時間是覺察、覺照,反省自己有無錯處,若有,則慚愧懺悔,若無,則體諒、包容對方;遇到自己不欣賞的人,就想著對方有哪些自己沒有的優點;面對批評與指正時,也懷著感恩的心。如此做之後,發現當慈悲心現前,瞋心就化為無形。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與冤親債主難解的習題,住持法師指導我們修「七周緣慈」、「四無量心」。在靜坐中思惟,用慈悲觀,把八識田中瞋心的種子轉過來,除去自己瞋心的煩惱,並將所有的功德回向給親、冤及中間人,達到冤親平等,透過這樣的修習,所成就的功德,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產生無量的功德妙用。持續用功一段時間後,發現真的可以和冤親債主解冤釋結,轉惡緣為善緣。萬法唯心造,從當中體會到化解冤親,就是從當前這念心來解脫。

  悟後起修才是真修,理上知道,還要在事上落實。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長養慈悲心,一開始雖有些勉強,但不斷勉勵自己,「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慢慢地就會習以為常,慈悲就會真正發自內心。所謂「相由心生」,修行學佛後,一直在調伏自己的習氣和煩惱,幾年下來,愈來愈多的親朋好友表示,我的面相跟以前不同了,變得慈眉善目。以前會讓自己起煩惱的人事物,現在再面對,已能雲淡風輕,泰然處之。這種心境的改變,家人的感受特別深刻,他們覺得我現在不太會生氣、包容力強、心量廣大,和我相處完全沒壓力。從中體會到,原來處世能否圓融,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感恩惟覺安公老和尚創建中台道場,讓佛弟子有安身立命的處所,學習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用慈悲轉化瞋惱,並廣結善緣。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