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禅修课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听法的心不一定分秒专注,有时一个哈欠、闪神,可能就错过了关键的法语;又或是出了禅堂,世间的尘劳让我们失去那念与道相契的清净心。若能借由阅读,在文字般若精进用功,反覆观照自心,最终定能把工夫用在日常生活中。
而《禅七开示》就是一本可以带领我们反覆薰修的宝典,虽然自己没有因缘在那个时空听法,但十分感恩可以从书上阅读老和尚在禅七中,为年轻学子们开示的静坐指导、修行必备的观念,由浅入深,次第分明。愈读愈感恩开山祖师将浩瀚如海的佛典智慧与禅宗公案,苦口婆心地为我们说清楚,并辅以自身修行体悟为例,为学子们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
序中揭示「走进禅堂,事上的禅七,是克期取证的洪炉;走出禅堂,理上的禅七,才正要开始,如何在日用之间触物起照、破除我执,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禅定锻链。」在离开职场,投入全职妈妈生活后,亲子教养成为我倍感困扰的课题之一。也因为这个习题,引领我接触禅修,接受佛法的薰习,并试着将佛法运用在生活中。
老和尚在「数息观」开示中提到:「禅七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在禅堂内,参究自心;出了禅堂,就要能提得起,修一切善法。「能放得下,又能提得起,心就能作主,处处都能自在,这就是菩萨。」放下身段,放下对孩子超出的期待,慢慢体悟到孩子脆弱敏感的个性,是多生累劫的薰习所致,为了让孩子可以不断地成长,甚至愈来愈安定,良好的亲子关系首要,是自己不与孩子的负面情绪相应,并时时以般若智慧转念,让心能作主。
在「中道实相观」开示中读到:「龙看到水,水就是它的宫殿;鱼看到水,就像人在空气当中一样……修罗看到水就变成刀剑。」同样的水,因每个人的业障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为什么业障不同?因为我们的这个心不同。「业由心造,业随心转」,由此体悟,孩子在我们眼中,是菩萨还是魔?取决于我们的心。
当发现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自己的内心时,修行悟道就成了生生世世最重要的功课。《禅七开示》就像是一本可以时时提示我们修行的用功秘笈,当我们有了修行的正确观念、方法后,还要实实在在不断重复练习,在日常生活上用功落实,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真修实悟,才能真正「开启」、「显露」本具的这念觉性,与道相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