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入滅前,勉勵弟子:「以戒為師。」接觸佛法前,知道守規矩遵紀律,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但道德之標準常因時空、環境變遷而變異,使人無所適從。
學佛之後,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聽經聞法,及打禪七、乃至出坡作務,深刻體會到嚴持戒律的重要。原來受戒、持戒才是做人的根本,社會安定的基石。尤其是修行學佛,持戒能讓行者遠離黑暗,漸趨光明,持戒真正是解脫生死的根本大法。
何謂戒?戒,警也,有防備、勸導、謹慎之義。佛教中戒為防止身口意三業造惡,意指由淨行而致解脫,可見持戒清淨方能成就道業。佛法教人從因上去解脫,而不是從果上去解脫。故云:「道在紅塵鬧市修,全憑五戒作根由。殺生戒除慈心大,不貪財物廉潔優,見色不貪性清淨,葷酒永斷性長流,欲學長舌莫妄語,成佛不須出世求。」
不殺生,能長養慈悲心,與眾生結善緣,使其免於驚慌恐怖之境。不偷盜及不妄語,能抑制貪心及欺誑心,獲得眾人的景仰及信任。不邪淫,能克制淫欲心,養成正確倫理觀念,使家庭和合,讓孩子有健全道德觀。不飲酒,能使頭腦保持清醒,增加作主能力,令自己不造作種種惡業,保護他人免受池魚之殃。由此可知,持戒不僅是去除煩惱惡念、改變命運的最佳良藥,更是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禪宗巨擘虛雲老和尚亦勉勵行者:「自今以後,須照佛門遺教修持……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來沒甚稀奇,但能循心順理,思過半矣。」可見學人若能依教奉行,時時保持覺性,以戒攝心,不犯戒律,慧炬長明,必能解脫生死,成就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