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说法有情听
文╱普竺精舍研经一禅修班学员 传要

 

  由于母亲的缘故,从小一家大小就有因缘跟着母亲常到寺庙礼佛,当时虽不至于吃斋持戒,但也秉持父母的谆谆告诫——「依善而行」、「善有善报」。尤其是长大离乡背井进入了职场之后,更是将之奉为圭臬,当做为人处世的准则。

  也许是学艺术的关系吧!善于观察别人的喜怒哀乐,别人的一颦一笑,每每牵动我的思绪;尤其是当了部门主管之后,对于他人的话语更是在意,常常揣测他人说这句话的用意与动机,自己也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深怕动则得咎;提醒自己不得大动肝火,伤害同事、部属之间的情谊。长期下来,自己渐渐的变成了压力锅,越来越不开心而不自知。

  偶然的机会,透过之前的同事邀约,来到普竺精舍为小朋友们上才艺课。那段日子师父们常常邀约我去上禅修班,但往往被驽钝的我婉谢了;只因为自己的贡高我慢,自忖可以透过坊间的佛学心灵书籍即可纾压,想一切单纯就好。直到有天拿着学生作品到精舍要交给师父,师父说:「来就来了!要不要上楼跟着禅修班学员静坐一下,佛经可以自己研读,但也要让自己忙碌的心『休息一下』。」

  感恩师父,循循善诱,慈悲引领我接触浩瀚的佛法。随着教授法师深入浅出的开示,配合公案的说明:「禅者,佛之『心』也」,了解自己每天生活得浑浑噩噩,每每不在当下而不自觉。透过禅坐时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教授法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蒙尘已久的心,开始有了「出土」的契机。

  在师父的慈悲鼓励中,弟子前去山上参加禅七活动。犹记得第一次禅七是在万般放不下的挂碍下前往,但也因此了解每一次的起心动念,每一次的执着,都是生灭,不究竟。烦恼都是自己的妄想,所谓「自编、自导丶自演」。透过第一次的禅七静修活动,生命中终于看到了曙光。连同事看到我面对同样的境界来时,却能淡定的处理,不禁赞叹「嗯!有禅修有差哦!」

  有了第一次禅七活动中对「执着」的参悟,随着第二次禅七活动到来,心中一直提醒自己要收摄六根,安住当下,期待自心自性能有个清净。而禅七的第三天,就在住持和尚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充满法喜……之后,每当我抬起头,凝视着佛陀的慈悲容颜时,即可悟到「无情说法有情听」的理趣。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