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
|
當見與自己相左的人、事、物時,是汲汲妄下是非判斷而忿忿不平?抑或鬱挹耿耿於懷?得遇佛法後,讓自己開始能以平和的態度面對;因為佛法開啟了智慧,擴充了心量。 以往在人際互動中常因不願傷了大家的和氣,維持了「表面」的和平,但私下仍在念頭多如牛毛,在分別人我對錯的煩惱中打轉。爾後,初聞六波羅蜜中忍辱波羅蜜時,雖然瞭解義涵,但不免產生困惑:「強忍不是會得內傷?有意見不是就要表達出來?逆來順受像個小媳婦,會不會很懦弱?」當時並未馬上找到答案,因而暫置疑惑。後來將禪修課中所學之「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以及人人本具佛性」的正見為準則,在境界中練習正思惟,以正語、正念應對,竟漸漸體會到忍辱的力量;分別的動作開始減少、平等寬容的意念自然湧現。 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蘊涵了各向度「具體實踐能容」的智慧。「對上以敬」:在尊敬師長、敬重他人中去除慢心,因此在恭敬與尊重中自然能容。「對下以慈」:不分親疏,以慈悲、冤親平等的態度關心、愛護晚輩乃至三塗惡道的眾生,去除了障蔽清淨自性的瞋心,在慈悲與平等中自然能容。「對人以和」:以和善、和睦之心與人相處,去除粗暴心,在和合無諍中自然能容。「對事以真」:待人真誠、處事認真盡責。一切人、事、物的示現都是反照自己身、口、意的狀態,時時刻刻覺察、覺照,進而反省、懺悔、改進。如此對於周遭的人物、境界自然是滿懷感恩,哪有「不容之人」?「不容之事」? 當我們對人生氣時,便落入我執煩惱中,讓自己失去覺性,沒有智慧與涵養與人相處,終日被「見思、塵沙、無明」三惑所覆障。因此遇到境界,第一步要學習覺察當下心念、破除我執,進而學習菩薩以不同法門度眾的慈悲願心,設法讓對方更好、更進步,再進而覺習佛菩薩定慧等持的大智慧,如此才是斷除根本煩惱之妙方。 井中水面所映照的,只是無際天空的一隅,深邃的井牆區隔我們的視野與心量,能容的僅是那只上上下下的取水桶。無邊大海與無際天空相互輝映,萬噸大船駛過依舊無痕。無論百川樣貌,都能無聲承納,其中珍奇寶物,也是任由取之。井水與海水皆同為化學分子H2O組成,就如同外貌不同的我們,其實都擁有相同的「本具佛性」。若能培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實為我們的福報,因心量的廣大,不但能斷除煩惱,還能在互利中形成安定、和諧的法界,造就一方淨土。 非常感恩能在精舍中聽經聞法,在師父的開導下端正知見,在道場中出坡中修福修慧。由此不禁讚歎:惟覺安公老和尚設立精舍的智慧與悲願。今日在「包容」課題中,讓傳品學到以慈悲心包容一切,期以善知識為典範,繼續努力用功,並且希望無量眾生皆能蒙佛法益,不斷成長,直至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