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口業 廣結善緣
文╱普印精舍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瀅

 

  古德云:「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口出善言,能令人心生歡喜,如獲至寶;口出惡言,則令人生惱,傷人於無形,還須受惡業苦報。

  《賢愚經》中記載:過去迦葉佛時,有一年少比丘,音聲清雅,善巧讚唄,人所樂聽。有一年長比丘,已得羅漢,但音聲濁鈍,每自出聲,而自娛樂。當時年少妙音比丘,見老比丘音聲鈍濁,自恃好聲,而呵斥說:「今汝長老,聲如狗吠。」年長比丘便提醒他:「我今已得阿羅漢道,沙門儀式,悉具足矣。」年少比丘聽聞後心驚毛竪,惶怖自責,隨即於年長比丘前,懺悔過咎。年長比丘即聽懺悔。由於年少比丘口出惡言,五百世中,常受狗身。由此公案,思及口業果報的嚴重,深自警惕。

  有時看見他人隨手丟棄垃圾,未做分類,正想開口批評時,想到「口業過惡,積如山海」,若逞一時口舌之快,自己起瞋心,更是造口業,提起覺性,即時止住惡念,也停止了惡口過患。再深加反思,解決問題才是重點;與其瞋心惡口,不如以實際行動引導他人做正確的事,免除惡業又結善緣,心中豁然開朗,順手做好垃圾分類的示範,欣然發現,後來的人也都能跟著做好。

  俗話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憶起過去的自己,高中時講話直接又傷人,出社會工作後,說話依舊快狠準,並且得理不饒人,心直口快的作風,使人際關係不和睦。初學佛時到精舍發心,總認為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與師兄們溝通協調,自以為是尊重執事,卻難改說話直白的習氣,經常話語一出又傷到人,事後懊悔不已。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反省檢討心直口快的習氣,若不痛定思痛及時修正,如何廣結人緣,成就修行?

  師父常鼓勵我們提起覺性,時時覺察、覺照,佛性本具,只要用心,修行就在每個起心動念處。一個念頭,一世果報。不斷地重慮緣真,反觀自照,原來自己說話直白及不清淨的口業,是源自於傲慢及瞋心,還自以為真誠無偽,原來是犯了過失而不自知,因口業與他人結了惡緣。

  期許自己繼續不斷檢討反省,學習「三思而後行」,革除習氣,不再心直口快傷害別人,以柔軟語、清淨語、讚歎語代替批判評論,處事得宜圓融無礙,廣結善緣以期成就道業。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