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家 |
|
很幸運地,在初初學習佛法之時,即接觸到中台禪寺分院普頓精舍。當時因為父親往生,而自己剛買的廠房事業正要起步,家庭、事業的塵勞逼迫甚苦,為了讓母親不再鬱鬱寡歡,因此陪伴她參加禪修班修行學佛,更讓兩個孩子順利進入普台國小就讀,因此與中台結下甚深法緣,也肯定了中台是我們的心靈之家。 學佛初期,對於佛法的浩瀚淵博,產生了無比的崇仰與渴慕,又逢結夏安居期間恭誦《藥師經》,每晚皆與家人共同到精舍參加法會,同時也報名參加初級禪修班。自從上了禪修課,便開始重視人生的目的與生活態度,以往認為只要心存善念,不昧良心做事、努力工作,為家人提供舒適的生活,就是幸福圓滿的人生。 上了禪修課聽經聞法後,了解到佛陀的智慧及度化眾生的悲願,教化眾生修習四聖諦——苦、集、滅、道,知苦斷集,進而慕滅修道,最終轉迷為悟。因此,開始修正以往根深柢固的錯誤知見觀念,經過幾年的薰修,建立起正知正見,卻始終發不起菩提心與長遠心,心也起起伏伏、進進退退,時常為境所轉而懈怠放逸。在住持法師的鼓勵下,依教奉行開始做定課,從第一年的《金剛經》與《藥師經》,到第二年的《金剛經》及〈大悲咒〉,盡己所能完成每日的定課,漸漸發現,當心中雜念妄想紛飛之時,可靠著持咒來對治妄念,更因為時常誦經、靜坐,讓心靜、心定而能專注在當下,也較能做到「人在哪裡,心在哪裡」。每日清晨的定課,讓我工作前思緒清晰;晚上的定課,則讓我卸除一日之塵勞,不再輾轉難眠。藉著持續多年的誦經、禮懺,反省、檢討、改進,開啟了覺性之門,不再為境所轉,人生也不再困惑與茫然。 猶記第一次參加禪七時,腿功不好的我,是抱著勉強的心情參加,在煩惱無明中起七,發露懺悔中參禪打七,於身心舒暢、法喜充滿中解七。八天七夜中,我認真、誠實的面對自己,心靈沉澱後體會到,自己汲汲營營的前半生,都在為家人而活;就在行慢香時,彷彿被佛菩薩棒喝,剎那間告訴我要懂得放下,就如同面臨死亡瞬間,又恍如隔世的再生,在慚愧懺悔中有所醒悟。 法師曾經提醒自己:「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那時的我,還自以為人生順遂,以小樂為樂,不斷在懈怠墮落中輪轉,殊不知禍福相倚。透過持續在禪修班薰修,聽經聞法,端正知見,並於禪七中照亮自性,了解生命的真實意義與價值,找到回家的路,自此與同修每日至精舍參加早課,更加精進用功。 初入精舍的態度僅止於遠惡揚善,不喜歡做的坡務就逃避,無法體會菩薩是如何不捨一毫之善,方得以成就六度萬行。來到精舍十多年了,才發現「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原來心燈點亮人生,就會處處光明。依著師父的教導,於日用中觀照與落實佛法,在獲益的同時,也能發心盡一己之力廣度有情,讓周遭的人能親近佛法,同霑法益,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安定身心的家,如是盡十方、遍法界皆是佛國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