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歸處 |
|
猶記小學填寫家庭背景時有一欄「宗教」,自己思索良久,便填了「佛教」,而佛教的教義為何?不解其意,因而人生大半虛過,每遇挫折或不如意時只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作為心靈的依靠。 從小依靠父母的呵護,及至成家依靠同修,然而並不是一路順遂,歷經與同修對家庭觀念的差異、價值觀不同、子女教養歧見、職場人際關係緊張、親子關係疏離等等的磨擦、爭執和失望,真是痛苦不堪!當時只有靠著父親的提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來鼔勵自己,堅強面對困境。 二○○八年初夏因緣際會,友人邀約我及同修、次女參加「普豐精舍結夏安居藥師法會」。初踏入精舍大門就感受到「家」的寧靜,菩薩慈悲,不忍眾生苦,流浪的心自此安住了。在法師的引導下,從初級、中級、高級禪修班到研經班,次第反覆薰修,也因此了解一切煩惱皆因妄想、執著而起,無明為生死輪迴的根本,必須不斷以覺察、覺照、覺悟檢視自心。《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心定則慧生,從此心找到了歸處——佛法是真正安身立命之處。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創建中台道場廣度眾生,為四眾弟子廣植福田、修福修慧提供了最佳處所,更為社會點起希望的明燈,今生何其有幸,能夠在中台道場中修行,自己應當善自珍惜。修行知易行難,雖然明白佛陀所說的真理,但要如何達到真正的解脫?就要解行並重。反省檢討未學佛前的自己,三毒熾盛,六根染濁;既然進入佛門,定當依教奉行,以「福德、教理、禪定」三環一體行門,證無上解脫之道。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發願在學佛路上,堅定信心、堅守身口意三業清淨,鍛鍊心性,堅住正念,改正習氣。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心的作用強而有力,未學佛前的我常被妄念束縛,執妄為真,因而煩惱日漸強化,妄想執著層層加深;於今透過禪修、靜坐,運用佛法淨化六根,找回自己的本心本性,受用無盡。在精舍法師的鼔勵下,從受三皈依、五戒、八關齋戒到在家菩薩戒,直至去年才把握因緣初次參加禪七。受用最大的是主七和尚開示「一念不生,堅住正念,隨順覺性」、「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經過七天靜坐,更深深體會頓悟法門、心地法門的殊勝,本具的清淨心,只是被自己的妄想執著遮障了,所以人生過得不如意。了達一切唯心造,不再認假為真、執幻為實,經常思惟《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般若味重重,無住生心。 感恩老和尚護念四眾弟子的法身慧命,法乳深恩無以為報,唯有恪遵佛法五化理念,以師志為己志,落實老和尚藝術化世之悲願,在中台世界博物館義工執事上精進努力,守護珍貴的佛教藝術文化資產。 禪宗祖師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中台山處處是道場,無論在精舍或回山上修福修慧,皆有善知識指導,明燈照無盡,期許自己一本初衷,在菩薩道上,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