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归处 |
|
犹记小学填写家庭背景时有一栏“宗教”,自己思索良久,便填了“佛教”,而佛教的教义为何?不解其意,因而人生大半虚过,每遇挫折或不如意时只会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作为心灵的依靠。 从小依靠父母的呵护,及至成家依靠同修,然而并不是一路顺遂,历经与同修对家庭观念的差异、价值观不同、子女教养歧见、职场人际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离等等的磨擦、争执和失望,真是痛苦不堪!当时只有靠着父亲的提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来鼓励自己,坚强面对困境。 二○○八年初夏因缘际会,友人邀约我及同修、次女参加“普丰精舍结夏安居药师法会”。初踏入精舍大门就感受到“家”的宁静,菩萨慈悲,不忍众生苦,流浪的心自此安住了。在法师的引导下,从初级、中级、高级禅修班到研经班,次第反覆薰修,也因此了解一切烦恼皆因妄想、执着而起,无明为生死轮回的根本,必须不断以觉察、觉照、觉悟检视自心。《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心定则慧生,从此心找到了归处——佛法是真正安身立命之处。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创建中台道场广度众生,为四众弟子广植福田、修福修慧提供了最佳处所,更为社会点起希望的明灯,今生何其有幸,能够在中台道场中修行,自己应当善自珍惜。修行知易行难,虽然明白佛陀所说的真理,但要如何达到真正的解脱?就要解行并重。反省检讨未学佛前的自己,三毒炽盛,六根染浊;既然进入佛门,定当依教奉行,以“福德、教理、禅定”三环一体行门,证无上解脱之道。所谓“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发愿在学佛路上,坚定信心、坚守身口意三业清净,锻炼心性,坚住正念,改正习气。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的作用强而有力,未学佛前的我常被妄念束缚,执妄为真,因而烦恼日渐强化,妄想执着层层加深;于今透过禅修、静坐,运用佛法净化六根,找回自己的本心本性,受用无尽。在精舍法师的鼓励下,从受三皈依、五戒、八关斋戒到在家菩萨戒,直至去年才把握因缘初次参加禅七。受用最大的是主七和尚开示“一念不生,坚住正念,随顺觉性”、“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经过七天静坐,更深深体会顿悟法门、心地法门的殊胜,本具的清净心,只是被自己的妄想执着遮障了,所以人生过得不如意。了达一切唯心造,不再认假为真、执幻为实,经常思惟《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般若味重重,无住生心。 感恩老和尚护念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法乳深恩无以为报,唯有恪遵佛法五化理念,以师志为己志,落实老和尚艺术化世之悲愿,在中台世界博物馆义工执事上精进努力,守护珍贵的佛教艺术文化资产。 禅宗祖师云:“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中台山处处是道场,无论在精舍或回山上修福修慧,皆有善知识指导,明灯照无尽,期许自己一本初衷,在菩萨道上,一步一脚印,步步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