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轉的菩提路 |
|
大學主修哲學,相對於科學強調理性與實證的結合,哲學則是著重不斷質疑與詢問的過程;然而哲學能夠發現問題,卻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因緣際會下,參加了普恩精舍初級禪修班。記得當時住持法師詢問參加禪修班的原因,我回答,對「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感到困惑,希望從佛法中尋求解脫。期待透過修行學佛,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處。 多年以來的薰修,體會到佛法不僅是高深的智慧,更是積極的生活實踐。禪修課聽經聞法,才發現釋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體證到人生的真理;佛法不只是宗教信仰,更是最有智慧的哲學思想。明瞭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教化大眾如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重點仍是自己落實了多少。回山出坡,體悟修行非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而是在生活的行住坐臥中;上梵唄課的因緣,習得不同法器所代表的意義及使用規矩;參與法會的各項執事不僅是護持大眾,心中更是法喜充滿。 每週固定在精舍擔任照客,常和師父們互動,是難得的福報。有一回颱風天,我依然到精舍發心,住持法師得知當天晚上我即將飛往日本自助旅行,便與我結緣楞嚴咒吊飾,並告訴我上飛機前誦持一萬遍地藏王菩薩聖號,我依教奉行;整個旅程非常順利,體驗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 平日除了參加禪修班,也要參與精舍的出坡及法會等各項活動,透過動中磨鍊,檢驗自己對佛法的實踐程度,藉此對佛法有更全面性正確的認識,不致於瞎子摸象,因觀念偏頗而心生退轉。讚歎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智慧,創造因緣,讓渾渾噩噩過了大半人生的我,得以進入佛門,成為老和尚的受戒弟子。雖然曾懊惱自己學佛太遲,但師父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只要當下提起正念,及時修善斷惡,為時不晚。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學佛不但是一輩子的功課,更是生生世世不退轉的菩提路,唯有持續精進,累積智慧與福德資糧,才能豐足生命,利益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