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年前,因為對禪修產生好奇心,經朋友的介紹來到了精舍,開始了修行之路,人生也因此有了轉變。
未學佛前,總認為自己是沒有煩惱的人,生活十分愜意;學佛後才認清,原來是自己的心太粗,覺察不出什麼是煩惱。例如,與同事共事中起了瞋心,便以迴避的態度,不知道應該要對治習氣,而讓煩惱的雪球愈滾愈大。
在精舍聽了法師開示,經聞思修後,修行開始有了入處,慢慢認出這是我的煩惱,思惟心裡為什麼會不舒服?是因為不順己意、嫉妒心、傲慢心……於是便修「慈悲觀」來對治,發自內心地懺悔、功德回向、轉化念頭。即使當下做不到,但經多次的練習,再看到對方時,自然瞋心少了,心較柔軟了,慢慢地,冤便化為親了。老和尚曾說,修行要帶三分勉強。剛開始做不到,但勉強自己去學習慈悲、柔軟,要能沉得住氣,一點一滴地努力,心也逐漸比以前開朗,較懂得去包容別人。
去年發生了一場車禍,朋友驚訝地問我:為何能處之泰然,不與對方論個是非對錯?其實這就是平日佛法薰修的力量,發生意外時,心中有調伏的力量,知道因緣果報之理,因而能處變不驚。也藉由與友人分享佛法之妙用,鼓勵他們一起到精舍上課。
在精舍聽經聞法,找到覺性的主人,猶如找到了生命的活水源泉。因為佛法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希望將佛法的好分享給有緣人,一起行菩薩道,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祈願追隨善知識的腳步,發廣大心、長遠心,護法護教,齊修六度,盡未來際,無有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