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琉璃光如來曾發願:「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從大願力起大悲心、入大禪定、放大智慧光,「一切展轉皆起慈心」,由是深受《藥師經》的啟發,期勉自己以慈悲喜捨心為出發點,知行合一,愛語勸慰,方能化解瞋害惱怒之心,消災免難增福壽。
俗語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得體的一句話,便是善語;惡口或語言溝通不良,則容易產生誤解,引起瞋恨。進入職場至今近三十個年頭,逆緣總是比善緣多,孤芳自賞,覺得有理走遍天下,得理不饒人,殊不知早已造了許多口業,結下不少惡緣。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了解經文的道理後,對於誹謗的言語、不友善的同事,都視為逆增上緣,把職場視為道場,同事間若閒聊他人是非,能遠離則遠離,不能避開則聽而不聞,微笑以對。若遇工作上的問題,則以同理心引導,用佛法的角度分析,不使他人再造更多口業。
在精舍領執事,經由法師的開示與指導,更了解守口攝意的重要,「愛語攝」便成為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近期擔任初級禪修班的學員長,每堂課中,細心觀察組員的學習與反應,並運用小組時間,用心關懷他們學習上的問題、色身的狀況。下課後,也需要持續關心組員,諄諄善誘,拉近彼此的距離,並以身作則,落實修行,秉持著「長者如父,幼者如子」的心念,帶領著組員共同學習。
愛語善導消瞋害,慈悲喜捨得安樂。對於不善言語表達的我,每一次的發心都是學習。愛語不限語言,肢體也能說話,一個親切的動作,一雙關懷的眼神,皆足以表達愛語攝的菩薩精神。放下我執,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以符合佛法戒律的言行,使他人親近認同。唯有身、口、意三業清淨,正知正見所產生的正向力量,方能接引更多人來學佛;從愛語攝法門中,得以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