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至今快八年了,當新進學員聽到我是「研經班」時,往往都會讚歎:「怎麼如此有善根!」曾經還會因此洋洋得意,但深刻反省之後,慚愧自己道理聽得雖多,但體會得少,著實感到一陣汗顏。
剛上初級禪修班時,住持法師將佛法闡釋得很好,自己也聽得法喜充滿,但箇中深義還是有些模模糊糊。就這樣一路上到了研經班,也常常跟著精舍出坡作務,覺得自己也算是個發心的居士。
然而近年來,生活中大小事不斷,多是人際之間的問題,而我竟然開始怨嘆:「為什麼都學佛了,還要承受這麼多不順利的事情?」在二○一四年,這些人事問題更是雪上加霜,重擊我的生活。
但就在這一年,法師也賦予我擔任初級禪修班學員長的任務,因而有幸再次薰修初級班的內容。課堂上,從「為什麼學佛?佛又是什麼?」等基礎知見開始介紹,而八年後再次聽聞的滋味,卻已不大相同。這學員長的任務,雖說是服務新學員,但真正受益的竟是自己!
於是,遭逢重重考驗的自己,回頭省視了平日的修行生活,才發現到自己的「得少為足」。懂得出坡做事,卻忘了要做定課、修加行,訓練自己的定力,思惟佛法與生活的關係,難怪遇到問題時,總是被境界拉著走,毫無定力抵擋,更不用說脫纏、自救的智慧,總在相同的問題中打轉。
當住持法師開示到「十二因緣」時,從「惑業苦」的角度來思惟「輪迴」,更有如當頭棒喝。頓時,感受到了自己與身邊人際的因緣,是好是壞,皆起源於自己的第一念,而彼此間眾多因緣與因果,誠微細難知,因此更要訓練自己「念念起善念」,以及不受「外境」、「內境」影響的定力。
法師常提醒,學佛重在「解行並重」,所謂「有理無事,增長邪見;有事無理,增長無明」,「理」和「事」須相輔相成,交互驗證與體會,如同慢跑要同時調節呼吸與腳步,用心觀察與調整,才會進步得快。在做中學,反覆地修正,這條修行的路,才會愈走愈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