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心得
文/普和精舍夜間高級禪修班學員 傳霏

 

     

  年輕時常看祖母拿著念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結婚生子後,為了讓兒女健康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爾後《普門品》、《阿彌陀經》、《大悲咒》、《心經》就成為日常讀誦的經文。多年後,為了兒子學業順利,發願茹素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後來又因為身體罹患重病,更能體會眾生的病苦,因此懺悔發願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誦經時要求自己必須恭敬虔誠、真心有願力。因此誦《普門品》時發願學習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時發願對貧窮及殘缺者發心布施;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經文中說:「令諸有情,所求皆得。」心中充滿法喜之餘,發願要學習佛菩薩的廣大慈悲願力,將來為病苦眾生求安樂、解病苦。

  雖發願心,皆因信心願力不足,常被境界習性所轉,無法長久恆持,每每「說時似悟、對境生迷」。平時又不常反觀自省,心中的疑惑沒有完全掃除。直到這一年來,在普和精舍上禪修課,參加拜懺共修,讓我對佛法的道理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體會。

  禪修課程讓我學習調身調心的方法,從腿的痠、麻、脹、痛到現在已較為輕鬆自在,打坐也漸漸從散盤進步到單盤。現在感受到調身調心障礙減少,依著數息觀慢慢地對治妄想、掉舉、昏沉,這念心的作主能力也就一次一次的增長。近日學習慈悲觀──「七周緣慈」、「四無量心」及「中道實相觀」,相信依照這些法門的道理來修習,自己的慈悲心、耐力、定力必能更上一層樓。

  在禪修課,透過師父有次第的解說,從五蘊、十二處、四聖諦、十二因緣的道理,慢慢地愈來愈了解佛法的義理,再與經文配合就更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大而化之又魯莽衝動的我,也從四威儀的課程──「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學到了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的行為準則。而永嘉大師〈四料簡〉:「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用來檢視禪修的心境,令人覺得佛法直接了當,精準又細膩,實在是靜坐調心的最好依據。

  參加拜懺共修法會則是自己最喜歡的行門,隨著梵唄音聲唱誦,心中充滿法喜。在唱誦經文及禮拜佛號的過程中,也讓自己透過反觀自省,慚愧懺悔,使心中雜亂的思緒得以平復,讓人真實地體會到拜懺的功德利益。

  所謂靜中養成,動中磨鍊。在靜中養成這念心,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磨鍊這念心,讓自己道業日益增進。只要安住正法道場,從念佛、拜佛到真正學佛,步步是人生光明的正路!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