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心理諮商研究所的學生,學習過程中必須諮商實務工作與學術研究的技能並重。然而,在兩者的學習上,自己總是很貪心,初學心理諮商就恨不得馬上變成諮商界大師,求學則總在考試前夕才猛K書、交報告前夕才趕進度……,美其名為追求最高效率,激發潛能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其實只是心存僥倖和自認聰明罷了,或許考試過了、報告交差了,但自己心知肚明這只是虛應故事,根本沒有實實在在地學習。
這樣僥倖的方法在撰寫碩士論文時碰到了瓶頸,如:閱讀艱澀的外文文獻時,總是貪心地想一步登天,草草看了一、兩遍,就想完全理解,結果是每個字看得懂,連貫起來卻完全不懂,因而心浮氣躁、惱羞成怒,眼看著論文口試期限愈來愈近,進度卻愈來愈落後,心裡就更想逃避,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寫論文。
一日,閱讀〈中台山月刊〉,讀到導師 上惟下覺開示:「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無論學習語言、科學、文學……都要本著『會、熟、巧、精』四個原則。」這才知道讀書和修行一樣,沒有捷徑,唯有「老實」、「對事以真」、「精進」而已。
過去不懂得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學習,只想一步登天的心態,怎麼能得到好的成果呢?當開始老老實實地讀書,看不懂時不慌張、不惱怒,「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讀一遍不懂,就讀兩遍;兩遍不懂,就讀五遍……就是平心靜氣地讀下去。
經過這一番調整,很奇妙地,我的心愈來愈平靜,頭腦愈來愈清楚,發現原本艱澀的文字其實一點也不難,慢慢就學會了!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心太粗,而法很細,所以心與法不相應。但當開始放下所有雜念,老實、耐煩地努力到最後,就能有所領悟。
學會不難,但要熟練,還得靠自己不偷懶、繼續努力才行。往往自以為學會了的東西,試著放下書本回想,卻想不起來,才知道自己還停留在短期記憶階段,書本上的知識並沒有成為自己可以運用的資源。因此,必須不斷地反覆鑽研、思惟,熟練了才能生巧,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的東西。
寫論文的過程中,常常想到 導師所說:「要寫出好文章,起碼要背二十篇文章,並且把它消化掉,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每當心生懈怠時,就拿這段話來提醒自己,我至少背了二十篇文章了嗎?二十篇文章都徹底讀懂、消化了嗎?如果沒有,那又如何能讓我的論文在現有的研究領域中,增添一點點新的貢獻呢?因此,還要繼續努力地學習,直到達到精通的程度,才能成就一家之言。
打禪七時 導師曾開示,所謂「養道需時間,成道看因緣」,修道、養道,需要很長的時間。雖然對於佛法的體會還不深,但只要繼續不斷努力、不斷地精進,鍥而不捨,時節因緣成熟,總有一天會開悟。
學習也是一樣,有恆心、信心和耐心,不打妄想、不理妄想,人在哪裡,心在哪裡,保持心清楚明白、念念作主,如是不斷地努力,一定會有成果。這些道理不只是在禪堂裡可以運用,而是日常生活中、學業上,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可以實踐的方法。
練習諮商實務技巧時亦然,學校教授也說:「你們學心理諮商三年,我學心理諮商三十年,你們希望三年就擁有三十年的功力,難道這三十年的時間是白白浪費的嗎?」所以,學會了技巧,還要不斷練習才能熟練,熟練之後才能巧妙應用;進一步,透過清楚明白的心,融通道理與技巧,才能真正地協助個案解決問題,成為真正的諮商師!
把「會、熟、巧、精」放在心裡作一把尺,隨時衡量並反省檢討自己的學習到達哪個程度,學會沒有?學熟沒有?學巧沒有?學精沒有?如果沒有,就是繼續努力,精勤專注,不斷地學、不斷反省檢討。雖然過程很辛苦,但只要相信因緣果報的道理,掌握「會、熟、巧、精」的原則,明白成功沒有捷徑,就是一步一腳印地在因上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