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企业管理
文/普梵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扬

 

  

  《金刚经》讲“无相”、“无住生心”的道理,对自己在企业的永续经营上有很大的启示。《金刚经》中,佛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像过河的竹“筏”,过了河,就要放下竹筏,迈开大步,继续前行;若将竹筏视为过河的宝贝,扛着不放,反而会阻碍前进。哥伦比亚大学策略沟通教授 Sinek 说:“当事情完全如预期发生,并不表示我们可以一再重复这个成功的经验。”所以,企业应当放下过去的成就,继续根据时代的需要,规画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否则,过去的经验反而可能成为前进的包袱。

  国际财管权威 Shapiro 教授说:“未来的发展没人说得准,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未来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维持现状。”根据现状来预测未来,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因为未来是会改变的、是“无常”的。但许多人常常选择这样的决策模式,以致招来失败的苦果。例如经济不景气,许多人离开公司,想要自行创业,或加盟连锁店,然而,加盟店一直增加,分食市场大饼的结果,最后也仅够糊口。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经济发展的巨轮不停地向前滚动,市场的情势瞬息万变──昔日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今日的传统产业;几年前的热销产品,现在可能变成赔钱货。企业的经营也应该因应环境的改变,进行调整。举凡产品、组织、策略等,没有什么是不能调整的,所以不要“住”着(执着)一个地方而不愿调整,而应该根据时代的因缘,规画企业的未来,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举例来说,“苹果电脑公司”于2001改名为“苹果公司”,意味着其事业版图不再局限于电脑领域,展现其跨足其他数位产业的雄心。

  长期的成功,始于一个源头。源头在哪里?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企业当以“服务社会”的一念清净心作为企业宗旨,整合各项资源为大众服务,这和“布施”的道理是一致的。企业应当服务我们的客户、员工、股东、乃至于合作厂商,最后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拨一部分金额,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假使只“住”在利润的追求上,就是一种迷失,无法产生企业的存在价值。

  《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一个懂得布施且善用般若智慧“明照”的企业,一定可以创造永续经营的价值。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