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项,妳一点也不寂寞,全家人与妳一起走在学佛的道路,真令人羡慕!」一位师兄对我说着。
我有四个小孩,孩子们及同修分别在台北、埔里、高雄及大陆苏州,只有我和三岁的小女儿住在一起,全家人都是皈依导师 上惟下觉老和尚的中台弟子,虽然分隔四地,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是一致的。
同修忙于事业,孩子忙于学业,一家人能聚在一起的时间实在不多,而家庭聚会的地点经常是在中台禅寺的法会坛场,全家人一起诵经礼佛,会后见面总是法喜充满,分享近来对佛法的体悟,遇到挫折如何转念、感恩法师的提携、互相导正对方的习气……谈的都离不开修行与佛法。分别时也彼此祝福,继续坚定地往这条康庄大道迈进。
十年前与佛法结缘,体会到三宝难逢、难遇,便不断地尝试让自己及家人把佛法的道理用在生活中,我常常跟朋友说:「一定要把你周围的人度进来学佛,日子才会好过!」而每一次禅修班下课后,一定会将法师课堂开示的内容,如实地为同修及孩子转述。但当他们提出问题时,我总是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便说:「明天到精舍问法师后,再跟你们说。」因为经常以佛法作为亲子间的互动方式,无形中全家人一同成长,也与中台禅寺结下甚深的因缘。
长子在学业上表现还算不错,但在生活、人际、处事态度上却出现许多盲点,因此总是闷闷不乐。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时,我便主动跟他谈精舍发生的事、法师说的佛法……在某个因缘成熟的时机,他聆听了法师的开示,问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佛法?」我回答他:「去打七吧!」那年他才高二。解七后他便问:「这么好的佛法,为什么中台禅寺不在电视上作广告呢?」如今,他已是研究生,也是佛学社社长,除了在学校研究室用功,便是在精舍发心或回山出坡,心境很法喜,相由心生,因而相貌庄严,也成为我最好的同参道友。
老二个性温和,但无肉不欢,所以体重不轻,所幸大一时加入佛学社,在法师的指导下发心吃素,现在的他每天规律运动,身体健康、很有自信,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兴趣及人生目标,寒暑假也加入精舍的活动,或回山担任中台山小星辰儿童禅修营的队辅老师,或打七、或护七。放假回家时,总会与我讨论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我便会提醒他缘起性空、因缘和合的道理,而他往往都能释怀、放下,去面对问题并学习接受。相对地,他也会倾听我的烦恼,同样用佛法来开导我,与我无话不谈,像朋友一样没有距离,是个充满慈悲心的好孩子。
老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普台就读,至今已高一。由于从小接触佛法,个性活泼大方、热心助人,虽然在她成长的阶段也会出现种种问题及挫折,而普台的法师及老师总是慈悲地教导她,她也很容易释怀、不再执着。返家时,她是个贴心的好女儿,煮饭、洗衣、带妹妹……样样都行。假日,更发心至精舍当义工,或上山打七、护七,欢喜与大众结善缘。
老四是在佛化家庭下出生的孩子,五个月大时便会问讯,约一岁就会礼佛,乖巧伶俐、善解人意,经常至精舍担任小照客。我经常感恩她的到来,她是全家的开心果,也使这个家更有凝聚力。从她单纯眼神中,就能看到自性佛,可以说是一个小菩萨。
我与我同修在未皈依学佛前,总是争执不断,吵吵闹闹,遇到佛法后终得解脱。如今的他工作压力虽大,但心中有佛法,随时盘腿静坐,调身调心,可说是境随心转,福慧双修。
有人问我:「如何教孩子?」我的回答是:「佛法引导我们一家人,当他们在学业、情绪、身体、品格、人际、青春期……出现问题时,只有一个大方向,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对应;并欣赏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再看当时的状况,运用各种善巧方便,与他们耐心地沟通、协调,绝不放弃。」
因为孩子们,我必须不断精进用功,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感恩他们的到来,成就我的修行。而精舍的法师则是闇夜的灯塔,指引我正确的方向。学佛真好!学佛的孩子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