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生心
文/普新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培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学佛前,与朋友、同事相处共事,碰到不顺意就会起烦恼,总是以自己的意见为主,不管他人的感受,所以经常发生争执。看到同事有好的表现,不知欢喜赞叹,只知忌妒,殊不知这些烦恼、无明、习气,就是佛法所说的贪、瞠、痴三毒。

  虽然高中就读佛教团体所创办的学校,每周都有两堂的基本佛学课程,当时却无法体会佛法的真义。直到因缘成熟,至精舍参加禅修班后,才体会到佛法是积极、正面的能量,不仅教导我们积善修福,也教导我们要时时心存感恩。慢慢地,我从物质享受的生活,渐渐提升到精神、心灵的层面,就如《佛说八大人觉经》中第二觉知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心不随着外境所动,自然能自在无碍。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心念,让自己的心量更为宽广。佛法以人为根本,人以心为根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明白一切外境都是虚妄无常。产生无明、烦恼时,学会转念,了解「万法唯心所造」,一切法皆从心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觉察、觉照之心,有了过失,就检讨、反省,这样心就能回复清净。

  上了禅修班后,较能将佛法落实于生活中,也更能广结善缘,增长慈悲心,碰到他人犯错时,也能以包容心、慈悲心来给予尊重。若被责备,较不会起无明。能够放下自己的执着,自然感得清凉自在,因为有求即有苦,心若住在两边,执着所得则必有所失。达磨大师《二入四行观》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心若能清净,烦恼的念头就不会生起;若能随缘不变,就能处事圆融,身心自在。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攀缘、想念,执着境界为实有而住着其上。例如看电视时,因剧情变化,心情也会随之起伏。假使心能作主,了知一切都是虚妄,便不会随着境界而生起种种感受。

  古德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佛法贵于落实,假使不能于日常生活中实践,学佛就变成了佛学。法师曾开示:「知道而做不到,就是不知道。」期许自己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真正知道而做得到。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