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以慈,作個慈祥的長者
文/普糧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沐
 

  現在的孩子難以管教,是許多父母、師長共同的心聲,在管教過程中很容易陷入劍拔弩張的氛圍中,往往問題還沒解決,又產生新的問題。最近聽朋友抱怨:「為什麼小時候很貼心的孩子,到中學後就變得不可理喻?」這熟悉的情節,我不也經歷過嗎?記得當時,自從到精舍上禪修課程後,緊張的親子關係就逐漸舒緩了。

  先修正心念吧!肯定自己與孩子的佛性。我是有佛性的,能覺察、能覺照、能覺悟。所謂「初念淺,轉念深」,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初念,放下「我是為你好」的執念,從孩子的角度轉念,孩子也是有佛性的,他也能覺察、能覺照、能覺悟,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其次修正行為,落實中台四箴行「對下以慈」,慈是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以慈悲心對治瞋心,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障蔽雙方理智,唯有理直氣和才能讓人清醒,才能改變周圍的法界。進一步,希望「悲智雙運」,就要靠修行的功夫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我深信慈悲的對待,得到的也是慈悲的回應。

  說柔軟語,以鼓勵的言語取代責備、怒罵吧!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將車子停在一棵九重葛纏繞的老樹下,誰知一根不起眼的小刺卻刺入車胎最薄弱的地方,使得輪胎報廢。言語傷人,就如同這根小刺,一旦造成傷害,就難以彌補了!

  在精舍熏修了一段時間的佛法,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數日前,孩子的導師打電話告知,由於同學惡作劇,孩子憤怒之下,打破教室門窗的玻璃,手也受傷了。當晚,孩子一反從前緊閉雙唇、拒絕溝通的態勢,反而主動坦承在學校發生的事,並反省檢討,自己不該和同學計較,也不該在憤怒之下解決問題。當下我沒有咆哮,也沒有一味地說教。事情落幕了,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訓,我也依循著「對下以慈」的箴言,朝著成為一位慈祥的長者而努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