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在见解或看法不同时,若无法以包容之心去对待,便容易产生摩擦、对立及批评,种种是非、诽谤便由此而生。口舌是非,在人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但应对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如何以正确的方式面对毁谤是相当重要的。
住持法师常于禅修课时提及「缘、本、三」的观念。「缘」即缘起性空,一切万物皆仗缘而生,本是生灭,无一法可得,这念心也常在生、住、异、灭无常的变化当中。《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没有一件事是永恒的存在与不变。当面对境界时,若能看清事情的本质,且提高觉性,自然能遇境不生心。
「本」即本具佛性,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但在烦恼、无明尚未漏尽前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此时我们应当以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人的错误。<永嘉证道歌>云:「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若能将毁谤之人以善知识来看待,定能化解境界,亦不结下恶缘。
「三」即三世因果,每个众生都有过去、现在及未来,佛教强调凡事皆有因果。面对他人的毁谤时,若他人所言属实,便要反省检讨并改正之;若非,当反求诸己,自己在过去生或许亦曾如此对待他人。<达磨二入四行观>云:「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夙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若能如此思维,便能甘心承受,不起怨憎,当下自在。
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百丈怀海禅师云:「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与弘一大师的「闻谤不辩」皆是以「忍」字为前提。通常我们遇到毁谤时,都会急于为自己辩解,但一番争论之下,事情只会愈演愈烈且两败俱伤。当下若能忍之,便不会落入他人给予的境界中。
毁谤是一时的,而佛法的真理「缘、本、三」是永恒不变的。于修行的道路上若能确立此知见,于一切境界皆能万善圆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