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台佛國巡禮的過程中,有一段與小朋友的對話:
「請問各位現在聽到說話的聲音,是耳朵聽到?或是心聽到?」
「當然是耳朵聽到囉!」
「既是耳朵聽到,為什麼當你在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時,媽媽喊你卻聽不到?」……。
這念心如波羅提尊者所說:「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能見、能聞、能知、能覺……這都是心的作用,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也就是我們本具的清淨心。六祖大師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既知清淨心人人本具,然而為何還會有人我是非、煩妄不耐的感受呢?原來是自己無始以來的分別、執取,就變得不清楚、不明白,自然無法與清淨本性相應。
曾經被某人無禮地對待,當時不予理會,也沒有生氣的感覺。但連續幾天,腦海中經常浮現那一幕不愉快的對話畫面。忽然體察到,自己一直「住」在當時,場景已經變換了,我仍沒有離開,一切歷歷在目,自以為沒有「怨」,卻帶著這份微細的「執取」過了好幾個時空而不自知。原來業障、煩惱就是這麼來的!
如何讓本具的清淨心現前?保持覺性。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如是指導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真誠、專注,更要觀照自己,對於一件事是否因掌握到要領或過於熟悉,而容易大意、輕忽?唯有不斷內省,把心收回來,專注眼前之事,才能止住自己的散亂顛倒。」去年三壇大戒護戒期間,在末學所分配的環保組工作中,大眾自朝至暮無不以護念受戒法師為慮,經常互相提醒──「安靜也是一種護戒」。不論清掃落葉、整理回收資源、清洗架房,乃至拖鞋、洗手乳的擺放,都是念念不忘「不要讓他人起心動念」。雖然每日的清掃經常是汗流浹背,衣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內心始終無有疲厭。晚間拜懺共修,懺除往昔所造諸惡業,在在提醒莫再造貪瞋癡之過,一天的最後在「願眾生身心安隱」的願心中中畫下句點。如是念念清楚,故經常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清淨法喜。
有源律師問慧海禪師:「修行人平常如何用功?」
禪師淡淡地回答:「也沒什麼,只不過吃飯、睡覺而已。」
有源律師對這樣平凡的回答感到驚訝,不以為然地質疑:「一般俗人每天也是吃飯、睡覺,那麼修行人跟俗人有什麼差別?」
禪師莞爾一笑,搖搖頭說:「當然不同!修行人吃飯的時候就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可是,一般人吃飯時不專心吃飯,而是挑三揀四、嫌東嫌西;睡覺的時候也不好好睡覺,而是胡思亂想,輾轉反側。」
修行就在穿衣、吃飯、睡覺當中覺察、覺照、覺悟。
祈願: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