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悉达多太子时,本是无忧无虑,出宫后看到人世间生老病死的景象时,大可请求父王开设托婴所、育幼院、坐月子中心、医院、养老院或生前契约机构,不就可以了事吗?可是他却毅然决然舍离世间的荣华富贵,选择出家的路。显然,佛陀选择了「解脱生死」的志业──彻底从根寻找有情生死的苦因,谋求解脱生死之道。
可是面临同样的生老病死,多数人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遇到亲友的病魔缠身或英年早逝,我们的婉惜、伤感顶多持续几天而已,久而久之也可能就司空见惯、麻木不仁。有朝,自己面临生老病死苦苦煎逼时,你是怨天尤人,还是求神拜佛?你是否甘愿这样过一生?是否甘心生命就这样被套牢?相信你的答案绝对是「NO」,既然如此,该如何根本解套呢?
有生就有死,生死是必然。我们的色身与心念刹那刹那间都在生死大海中载浮载沉,不能止息,这是真正的大苦,不是吗?或许因为过去种下善因,所以这一生事事如意、幸福美满,但是有朝「门前冷落车马稀」时,你该如何自处?你知道生命的下一站会停靠在哪里?福报尽了会变成怎样呢?
有人求神拜佛,祈求平安顺利、发财,固然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这似乎与神佛在作买卖,有求要有应,有求不应就污蔑神佛,这是不正确的信仰。但若有人因一念至诚,与佛菩萨相感应,或者因学佛使个人与家庭平顺而启发修行的信心与动力,这都是好事;但感应当中,要知道其中有因有果,因为「唯天下之至诚」,所以自然感而遂通,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进而,也要知道「缘起性空」、「缘生缘灭」的道理,学佛不是只为了当前身心快乐些、际遇好一点、感情好一点、孩子乖一点、生活如意一些……这些顺境还是有可能会过去,所以我们要闻法修福来累积福慧资粮。
生死解脱不离身心、不离当下,学佛也绝非要远离尘世、闭关自守或到深山出家,避开人间万事万物才叫清净佛法。其实不论身处何地、何种身份,只要有心都可以修行。只要亲近善知识,建立正见,就能了解法的真相。如只求一己之开悟,修慧不修福,最后难免落入罗汉托空钵的困局;只有学习佛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智与悲愿,福慧双修,才能打开解脱生死的大门。
当然,「真金须是红炉炼,白玉还他妙手磨」,因缘要时间、要心力的酝酿,成就佛果是一点都无法造次所能得。也因为「因」与「缘」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果报,如同化学实验,材料、环境、温度及条件不一样,结局也就不同。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水会结成冰,加热后就变成蒸气,进而形成动力。因此,生命的趋向不是命定的,更不是神佑的,而是有很多的可能。它决定在每一个时空座标轴中,我们如何定位、如何自处,每一时点上所呈现的状态,将构成下一时点的位置。有时还会余波荡漾、犹有余力,持续影响以后生命体的展现与走向。时间因缘一成熟,天蚕可再变、金蝉可脱壳,幼蛹可羽化为蝶,固然是生命的本然,而每一刹那固然会受前一刹那所左右,甚至于受好久之前所种下的因缘推拉,如同眼前所看到的星光,是好几千万年前该星球所射发的。此时此刻此地,生命固然承续以往的轨迹,但是每个当下,我们同时也可以主导或创造美好的因缘与条件。如果,能因势利导、不迎不拒、不忮不求,突破此种束缚或障碍,生命就有无限的可能。也唯有经由知苦、断集的体认与用功,以及慕灭的动力、修道的落实,才能离苦得乐、常乐我净。
总之,佛学是破除迷信崇拜和他力依赖的心灵智慧之学。学佛没有厌世、没有逃避,只有面对生死、认识自我、依止善知识、建立正知见,作长期的努力,才能真正克期取证。佛法是人间性的,它可开发佛智,它能在你的生命中产生作用,活着时在任何因缘条件下都能自在而不痛苦、不烦恼,还懂得如何生活与工作,圆满和谐家庭与人际关系。进而,可彻底止息生死的轮回,当体证到真理法则、破除我法二执时,就可截断生死之流,这就是出世的大受用,也是你我此生的一大功课。你是否找到这样的一条康庄大道?正法的道场、正信的精舍,悲智双运的大善知识就在您眼前,您看见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