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視禪堂牆面上的十牛圖,屈指一數,原來它存在精舍的歲月,已逾十個寒暑。進出禪堂數百回,卻總是視而不見。這印證了自己這念心是粗中之粗,更體悟到法師所開示凡夫眾生總是「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而不自知。直到今年(牛年)元宵節,在住持法師的勸發之下,參與發人深省的「十牛劇」幕後工作,才喚醒了自己沉睡已久的「心牛」。
「十牛圖頌」是說明修行心路歷程的十個層次。「十牛」,是一種譬喻;「圖」,就是圖說;「頌」,就是用偈頌的方式,說明十牛圖的含義。
「牛」,是譬喻這念心,凡夫的這念心猶如牛一般,很難調伏。心中的這頭牛,若不勤牧,始終是一頭到處吃草的野牛。這念心追逐聲色名利,起貪瞋癡、造惡業、受苦報,頭出頭沒輪迴不已。想要超凡入聖,就必須時時刻刻鞭索不離身,要有相當的耐力及智慧。
人從早到晚起無數的心念,這麼多心念如茫茫大海一般,究竟哪一個心才是自己的心?唯有透過修行,轉化心中的煩惱、無明,遇到境界時要能直下承擔,不管是行住坐臥、穿衣吃飯,處處都是這念心的作用。進一步,這念心雖與道相應,仍不可執著,一旦發覺這念心跑掉了,要立刻覺察、覺照,把心安住下來,這樣子才能時時安住在正念、正定上;時間一久,自然就能消除業障,身心安樂。
牛是現成的,人人都可以騎牛歸家,但要有功夫,才騎得上去。唯有馴伏了牛脾氣,將這念心調伏,即能任心自在,就路還家;此時不必再用繩索綁著牛,因為無需牧牛,這念心已經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回到自性靈山。更進一步明白,原來這念智慧心也是本性本空;牛不可得,人也不可得,心境俱空、人法雙亡,達到一個絕對的境界。一切萬法都回歸心之本源,這念心便達到能所一如的絕對境界,整個世界既是真空,又是妙有,一切時間、空間都在這念心當中。契悟了這念心,任外境千變萬化,始終都能安住在心之本源,安住在絕對的境界上,即能從體起無量的妙用,隨緣度眾。
透過這次「十牛劇」的因緣,更能了達每一頌其中的義理,從開始的「尋牛」,到「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以及最後的「入廛垂手」,藉此反省檢討,進而明白「更上一層樓」的用功之道。唯有如此,修行就不會走遠路,更不會走錯路。
春寒料峭,紅磚道上的小葉欖仁再度退去老葉,悄然換上新綠,可以預知的是它將繼續為匆忙的旅人提供清新的空氣,為都市叢林帶來生氣盎然的大自然禮讚。佛法的傳承亦如是,因為有祖師大德的開示化導,有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的悲願,為眾生規畫成佛的藍圖,而我們只需按圖索驥,依著「十牛圖」的次第精進,依著 導師的「佛法五化」用功,如是降伏其心、如是護念其心,就能夠圓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走在人生的翹翹板上,從低處往高處走,愈往高處,便愈難找到平衡。而眼中所見的最高處,也常因所處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發現要站上所謂的「高處」,是多麼困難,因為始終找不到平衡點。「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原來只有回歸寂然不動的這念心,就是翹翹板的最高處,就是人生的平衡點,就是中道實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