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有目標
文/普得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勃
 

 

  距離上次打禪七已約莫十年的光陰,所以對於此次禪七特別期待!

  我於民國八十二年即皈依導師 覺大和尚座下,而早在那之前就已學佛五、六年,遍讀佛經。然而真正比較了解佛法,卻是從民國九十六年下半年至普得精舍上禪修班之後的事了!

  記得在中級禪修班結業時,與大眾心得分享時表示:「以前,總以為學佛就是有一個目標──『要成佛!』於是急著找尋那個佛,把佛當成一個具體的東西,似乎可以一蹴而幾……」當時,自己覺得講得頭頭是道, 沒想到,住持法師結語時給自己一個當頭棒喝:「誰說學佛沒有目標? 做什麼事當然都要有目標,否則就不知道要走哪去了?學佛的目標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那時,理論上彷彿聽懂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只是之後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比較懂得謹慎學習,也比較能將住持法師的指導多應用於各種發心上。後來上了高級禪修班、研經班,又透過學習梵唄、發心當義工……,終於體會到原來「學習」是過程、是打基石,而把所學運用於利益大眾上就是目標!肯發心就是直下承擔!

  此次禪七當中,從 導師及住持見燈和尚的開示中,更讓自己對學佛要設立目標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自從自己起了要打禪七的念頭開始,便立下了一個目標,接下來到精舍拿報名表、填寫報名表、家庭與工作的安排、行李的準備、精舍執事的請假,甚至至佛前發願、用功回向禪七順利……等等,以及起七之後的調身、調息、調心,皆是走向目標的過程。

  導師與住持和尚皆教導大眾,要依禪七作息調整自己,如此才能飲食合宜、睡眠合宜、行住坐臥都自在。再者,要調身、調息,呼吸順了、坐姿正了,不管是數息、觀息或依中道實相觀來打坐,才能用得上功,作調心的功夫。這一步一腳印,無非都是小計劃、小目標慢慢累積,自然而然就能向大目標──成佛之道邁進。

  導師開示,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 只是我們不相信。只要我們能相信佛法、相信自己,悟後起修,就已在歸家的路上。學佛的過程中,自己也曾起退轉心,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知見不正確。住持和尚也教導大眾,要確立正知見,否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唯有跟著大善知識學習,不斷到精舍薰修,才能轉識成智,進而明心見性!

  由於幾年前的一場車禍,使自己打坐時不只無法雙盤,連單盤也很辛苦。所以起七後的幾支香都撐得很痛苦,即使一直告訴自己「一切都是虛妄,腿痛也是虛妄」,腿依然痛到不行。到了第三天,午齋後自己到禪堂經行,並禮拜<普賢十大願王>等加行,真的很不可思議,下午打坐愈來愈順利,不僅腿漸漸不那麼痛,心念也慢慢沉澱下來,終於開始坐到好香。我想這就是信、願、行的一個結果,也是由正知見為始、以信願行為基礎,並以禪坐為目標最貼切的小小印證!

  導師於開示中說,大眾能來打七就是大福報,來了之後就要直下承擔,不打妄念,人在哪裡,心在哪裡。同時,要悟後起修……要養道,也就是要保任。許多人是「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可惜了這個生命。解七後,仍要保持這念清淨覺性,回到家庭、回到工作崗位上,面對家人、朋友、同事,都要時時保持覺性。住持和尚也提醒大眾,要行菩薩道,「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萬善圓彰不是去找很多事來做,而是舉凡我們接觸得到的人、事、物,都要以清淨心、智慧心去面對,那就是菩薩行了。

  住持法師也常在開示中提到「悟後起修」,後來才漸漸明白,原來修行不是悟了以後就成道了,還要靠許許多多小悟,累積成比較有力量的知見;有了知見,方能轉化、應用在行住坐臥當中,並在當中去驗證、修正自己。

  原來,菩薩行不在遠方而在身邊,不在偉大而在處處細行,時時發心、發願,不厭煩、不疲累地去行持,直下承擔!相信只要依教奉行,以成佛為長期目標,進而效法祖師大德之行持,就是給自己生命一個最好的方向,最真實的意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