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苦無常 當行精進
文/普安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尊
 


  家父晚年老病縈纏,病情輕重往往與其脾氣大小息息相關,病情偶有好轉,就可見他輕快的步伐與愉悅的神情。在醫生與家母的一再叮嚀勸諫下,也終於戒掉了幾十年的菸癮。

  由於爺爺早逝,家無恆產,身為長子的家父,二十餘歲時就獨立挑起家計,幾經艱辛奮鬥,終於有所成就。由於熱心公益,廣結人緣,更為村里所敬重。直至晚年,不僅常掛急診,出門也要輪椅代步。一代新人換舊人,村里大小事已無心力承當。但父親仍無法忘懷當年為人所敬賴之況,身心飽受煎熬,鬱鬱寡歡。

  家母八十多歲時,原本仍可悠然爬山、坐海盜船,但自從一次手術後,即不良於行,從此亦深受老苦、病苦的折磨。看著父母身心無法自主:想自個兒走動,不是腿子不聽使喚,就是心肺無法負荷;想吃點好的,不是假牙使不上力,就是怕吃了胃腸無法消化;想看電視,卻又老眼昏花;想要欣賞音樂,卻又有耳背的困擾;想找老鄰居紓解紓解心情,卻又一個個凋零,實在是處處無奈……,真是令人徒增感嘆。

  這些場景雖然一再出現,自己所能為他們做的卻相當有限。有時因為無法隨侍湯藥,或者疏忽老人家的感受,事後察覺,著實感到慚愧又懺悔!想想有朝一日,走到人生的盡頭,同樣的境界現前時,自己又會如何面對?

  近年來,閻王帖已不斷捎來訊息,親友、長輩或有老病而死,或有意外而亡,不一而足。人生只要一口氣不來,儘管生前有多少豐功偉業,也無法帶走。自己的身體也已漸如老舊機械,不僅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記憶力也不復當年,深深感到色身的無常變異。例如:頭白額縐、面瘦、齒落、背曲的盛色衰退;或是坐如墮土、重負斷繩、起如拔樹、言語艱澀、行動艱難的氣力衰頹;或是眼瞶耳聾、舌常無味、心多忘念的諸根衰退;或是目不受視、耳不受聽、口不受食、身不受觸、胃不消化,諸欲都難以享有的受用衰退;抑或體察壽量漸盡,常感危懼的壽量衰退,這些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既然死是必然,那要如何看待我們的生命呢?《普賢警眾偈》云:「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應是最好的態度!

  《起信論疏》云:「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既然世間萬物皆是唯心所造、唯識所現,從今爾後,當從「心」上下功夫。不僅要秉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態度,思惟「諸受是苦、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之理,更要效法菩薩「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悲願,長養慈悲心與菩提心,累積福德資糧,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才是生命的最終依歸。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