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心路
文/普因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举
 

  眺望窗外蓊郁的草木,绿意盎然;辽阔的青山,视野悠远;虫鸣鸟啼,音韵生动;微风清新,沁凉心田;身处景致怡人,谧静幽雅的山林,静静地看、静静地听,放下尘劳,沈滤思绪,身心顿时轻安自在,点滴思绪溶入大自然的气息中,总希望时间是凝滞的,永远忘情于此情境。

  无奈宁静总是短暂的,车子穿过隧道,进入尘嚣的市区,喧声四起,映入眼帘的尽是五光十色的广告灯、霓虹灯,炫目燿眼,引人放纵逸乐。壅塞的交通,污浊的空气、道德的式微……方寸的宁静,刹那消失。繁华的都会风采,是无法抚平人们空虚、无助与不安的心灵,时时妄想纷起、心随境转,内心散乱不定。如何让妄想纷扰、迷惑颠倒的心安定下来?此时应当慎思解决之道。

  多年来,寻寻觅觅这解决之道。于六年前,有缘进入普因精舍,原先抱着姑且试试的心理,却于此开启了尘封已久的心扉,终于找到了心灵故乡——中台世界。中台禅寺在 觉大和尚广度众生的慈悲愿力引领下,以弘扬禅宗心法为宗旨,广设精舍,积极推动佛法教育化,净化人心。有幸能认识佛法、亲近佛法,是自己在人生的历程上最重要的转捩点,让菩提种子萌芽,人生的路程走的更踏实。

  学佛以来,法师们慈悲的开示,体会出佛法与修行是一体的。学习佛法,如果不修行,是无法得到佛法的利益,离开了修行,佛法就成为空谈的理想。修行就是修正偏差的行为。有如衣服破了,要修补;头发长了,要修剪;家俱坏了,要修理……而行为有偏差,更须要修正。心性品德如果有缺失,遇到境界一来,贪、瞠、痴三毒的火花,猛烈的燃烧起来,身、口、意就不停地造恶业,作茧自缚,于六道轮回,终无解脱之日。

  夜阑人静时,常反观自照,顿然发现,自以为聪明的自己,原来是愚痴的,常与人斤斤计较,到头还是一场空;以为满足欲望最快乐,其实知足才能常乐;以为有钱最幸福,其实有德更幸福;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己修养不好;常怨天尤人,其实是自己努力不够……每一分习气都是自己点点滴滴、有意无意间养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须靠自己去修正。

  深切了解修行的重要后,接着必须要如法的修行。学佛的第一课,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坚定信仰的目标,砥砺自己发自内心地去护持三宝。三宝是晦暗黑夜里的明灯,滔滔苦海内的舟航,炎炎大旱中的甘霖。所以皈依后,在众多俗事缠缚中,督促自己一定要到精舍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培养正知正见。事业虽重要,心灵净化更重要。

  如实如法的修行,以去除心中贪、瞠、痴三毒,方可安住在外攀缘的心,达到定心的作用。如何除三毒?就要依止戒、定、慧三无漏学,三学中以戒为首。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一切佛戒的基石,能防非止恶、远离过失。现代人爱自由,怕束缚,一谈到戒,无不心生畏怯,认为戒是妨碍自由。其实戒是离苦海、登觉岸的宝筏。如果人人都能净持五戒,不但自利也能利他,自己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能带给家人平安与喜乐,带给社会安祥与和谐。

  感恩自己于皈依三宝后,发心正授五戒,在诸佛菩萨和龙天护法的盟证下,更坚定自己持戒修行的毅力。佛法不离世间法,五戒有如自我管理的机制,当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解行并进。想想我们的心田,平时不加省察,很多恶习就像杂草般,不知不觉的落地生根,占据了心田,我们不能任由心田荒芜,时时多一分警惕、多一分持守,便少一分造业;多一分决心、克除一分习气,便少一分烦脑;修正自己有如打铁,数数入火,数数锤打,久而久之,便能成材成器。

  世上的法律,讲求证据,在事上管理制止。佛法的五戒所包含的深义,在「事上」、「理上」都得严守,从根本着手,除了防非止恶、自正律仪外,更要积极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才真正圆满持戒。因此在持戒方面,砥砺自己:一、不杀生:凡一切有情灵性的众生,小至蚂蚁、昆虫都不可故意杀害,持斋吃素,不买卖杀生器具,进而积极护生,化瞠怒为慈悲。二、不偷盗:对于不义之财、投机暴利、不劳而获等物品,不取、不买。进而欢喜布施,济助一切众生。心中有贪,才有取的行为。所以要戒除心中的贪念,做到心中无贪,才算不偷盗。三、不邪淫:「万恶淫为首」,异性之间,保持正念。从「事」不邪淫,进而「意」不邪淫,修「不净观」,以转化淫念。四、不妄语:除不说虚妄不实的言语外,不恶口伤人,不论人是非、不挑拨离间。言语更要柔软、和合、真实,为人诚信,内心光明正大。五、不饮酒:酒醉乱性,易造祸端;大麻、毒品危害更胜于酒,所以更应远离。醉就是迷,凡是一切能使人着迷,增加无明行为的都要禁止。做人的根本就是要去除迷惑,不可不醒思。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希望受持五戒后,能够持戒清净,不断地自我反省检讨,觉察、觉照,改过迁善,使人格圆满,内外一如。心中有了持戒的坚定信念,自然能发挥力量,不随外境而动摇,智慧就能显露,为人处事更能圆融无碍。祈愿心中的菩提灵种,能绽放澄净的花朵,成就圆满的菩提佛果。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