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謝的萱草花 文/普開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傳煦 |
|
在矇矓中,夢裡母親的景像依然清晰……。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法會」中,恭誦母親十大恩德:「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迴乾就濕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愍恩。」字字契入心中,誦經的專注心難擋對母親的思念,母女相處的情景,一幕幕重現心頭。數數日子,母親不在身邊的日子,已有十年,「媽……」尋常的一聲稱呼,只能在夢中重溫喊您的溫馨。 母親年輕時,因國家的動亂,從大陸北方一路逃難到台灣。風吹雨淋,夜宿山林,三餐不繼,溪水充饑,艱辛的路程,埋下母親日後的病痛纏身。從有記憶以來,見母親的雙手及膝關節日漸腫大變形,但母親從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承受著肉體的疼痛。慈祥的笑容永遠掛在臉上,甚至母親在往生前的數個月中,躺在病床上,全身腫脹,意識昏沉,仍未見母親一聲呻吟。當時,因工作緣故,只能在下班後趕到醫院,在加護病房的家屬守候室陪伴著母親。可是母親您一生喝護長大的女兒,仍舊無法見您最後一面。在夢中,聲聲喊您!聲淚俱下,您靜靜的看著我,沒有埋怨、沒有責怪,反而以微笑來安慰女兒,告訴我,您走得自在安詳;媽!您體貼女兒的心,自始至終從未變過,失去您後,才體會到母愛的至誠至深。真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在百般懊悔中,更加思念有您在身邊的日子──無憂無慮! 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從不知「體諒」二字的意義。您走後,父女之間的相處,經常是劍拔弩張。自阿姨娶進門之後,三個人的關係更是宛若「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境,臉上寫盡了爭執與憤怒,家庭的氣氛盪到谷底;此時,在偶然的機緣下,踏入精舍,接觸了本以為艱深難懂的佛法,經法師慈悲講授後,逐漸了解佛法不離世間法,須透過尋常日用的待人接物來落實,這才是真修行。如此日益薰修之後,已能慢慢坦然面對,也了解到「體諒」就是放下人我分別。《八大人覺經》說:「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菩薩以冤親平等的精神,對待一切有情眾生,不分親疏遠近,都以慈心相待,如果連自己的親眷,尚且不能包容,遑論修行二字。如今父母親之間的因緣已盡,阿姨對父親的照顧又無微不至,自己應該心存感恩才是。一念的轉變,才感受到家中盡是光明、祥和。 學佛之後,愈加深感愧對母親,未能在她生前善盡孝道。對母親的付出,視同理所當然,爾今只成追憶也已枉然。後由法師開示引導,才知可將法會誦經及發心護法、禪修的功德力回向給母親,期許母親在諸佛菩薩的加被下,能夠超生善道,也是一種盡孝。起初心中仍有疑惑,但在一次共修法會中,專心誦經的當下,母親的面貌出現在眼前,真如法師所言,誦經功德力不可思議,更加深了自己對佛法的堅信。 《百孝經》說:「父母雙全正宜孝……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後盡孝徒枉然。」父母健在的子女們,是具足最大福報,盡孝須及時。更要以知恩、感恩、報恩之心,來回饋雙親。進而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愛精神,以天下蒼生父母為己任,廣行菩薩道。今日自己以懺悔之心,感恩母親養育之情,並以佛法清淨的功德回向母親,願母親早生淨土,永住大樂。 編按:「萱草花」即金針花,早期中國以此花代表對母親的敬愛與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