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觉性
文/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传旭
 
   在此次禅七之前,个人已参加过数次禅七,每次禅七均有所体会。但此次体会更深,对 觉老和尚所传禅宗心法──无念法门、中道实相已能稍有体会。也深刻感受到,中台心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无论是念佛、诵经、持咒,最后均是万法归宗,汇归到中道实相法门。要成佛作祖,就须依此法门而修。

  禅七期间,谨依教奉行,老和尚怎么教,吾人就依之而修。首先仍是依数息观来收摄身心。老和尚提醒大众,心要专注,但不要紧张;身要放松,但不要随便。因此,一上座,在调息前,先观察全身是否放松,当调整身体后,就调息、数息,注意力集中在气息上。另在行、住、坐、卧中均是随时用功。例如在行香时,心念专注在每次右脚着地之感觉。在过堂时,则专注在维那师之木鱼声及佛号上。因专注,故有时有种忘了周遭环境,而仅存木鱼声与佛号声之感觉。

  老和尚提醒大众不要吃太饱。因此,当下决定,行堂菩萨打多少饭就吃多少。每柱香休息期间亦仅喝水,不吃点心。几天下来,吃饭动作不赶了,也能感觉吃饭挟菜之每一动作!

  后来用功方法,由观息法练习到中道实相观。在用功中,心念愈来愈清楚,察觉妄念之能力愈来愈强。当觉察已在打妄想,则再用观息法,如此反覆练习,使自己保持「觉」得时间拉长。由此亦体会到,当下由迷至觉之觉性,便是吾人之本心本性。那一念是清静无染,没有妄想与昏沉。此时体会到那一念清静觉性是最重要的。无论念佛、诵经、持咒,若没保持此一觉性,还是在打妄想。

  禅宗祖师在度众生时,或棒或喝,示明或暗,或喝茶或吃饼,均在指点学人此一觉性。若悟到此一觉性,便找到成佛之入门要道。看祖师大德公案,某些学人因此开悟。

  初次体悟到之觉性,清楚明白,没有昏沉与妄想,就如初一之月亮,虽已有轮廓,但力量与光明少,很快又被无明乌云遮掩;而大彻大悟,觉性全体自然显现,则有如十五之月亮。两者觉悟之程度不同,但悟到之觉性是相同的。十五之觉悟亦由初一之觉性所成就的。

  于此,对 觉老和尚的法充满信心,心中亦自然发起护持道场之心愿。愿学护法韦陀菩萨,护持正法道场,护持中台山每一出家众,都能早日成佛作祖,广传无上心法,成就人间净土、大同世界。

  禅七最后两天用功方法以中道实相观为主。在某一柱香时,先仍用心作意在起心动念上。忽然要放下,连用心作意之念亦放下。当时感觉身心轻松自在,心念清清楚楚。但可惜没有保持很久,自己定力仍相当不足。下座后,身心仍轻松自在,知道自己每一心念。在等待老和尚团参期间,心中自在,没有一丝丝烦恼。由此体会,要去我执烦恼,最直接自然之方法,就是证入清静之觉性。

  兹将此次禅七修习所领略的心得,整理如下:

一、平常用功方法:平常没有禅七之环境,便要动中磨练,借境练习提起觉性。各种外境之动相,如一举手一投足,要立即提起觉性,持续练习,使觉察觉照力愈来愈强,则定力与慧力在日常生活中即默默增长。

二、禅修应注意事项
(一) 身体要充分放松,心要专注。
(二) 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态来静坐。深恐一念不觉或失去正念,
    如此心较能专注,较不生妄想。
(三) 吾人平日心多放逸,逐境流转。故一上座,便妄想丛生。要以精进心面
    对,且要珍惜禅七之难遭难遇之因缘。
(四) 要学菩萨行,广植福德善根。心量小,烦恼就多,自然妄念就多。心量
   宽,放得下,自然没妄念。且行菩萨道亦是本份,是成就圆满人格应尽
   之本份。要行菩萨行,就要发愿度众生。有愿,就会随时提醒自己;有
   愿,就有力,就是定慧力。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