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舍利法會後記
文/普眼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慈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肥。」對我而言,卻是:「人怕安逸,豬怕肥。」何以故?修行的過程中,環境若太安逸,很容易流於放逸懈怠。《四十二章經》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為洄流所住,……。」順遂如意的環境好比洄流,容易使心好逸惡勞,不再精進,則此「木」,不但無法「入海」,更可能因「洄流所住」而致「腐敗」;也就是說此「心」,不但無法「得道」,更可能因為「耽於欲樂過久」,而致「沉迷造業」。

  回想每一次的法會,總帶給我法喜充滿的感受,但往往法會結束後,心卻耽於「樂」中,忘了四諦中的「苦」,不知不覺中,時光又從指間流逝。這一次的佛指舍利法會就是如此。

  托老和尚的福,佛指舍利於三月十七日到三月二十六日安奉在中台禪寺。而我福報現前,不但得以把握此殊勝難得的因緣修福報,更得同修的護持,住在中台禪寺,圓滿十天的法會。每天在悠美的「禪詩組曲」中,過著好似天上人間般的生活,但,在淚眼矇矓中送走了佛指舍利後,身雖回到了娑婆世界,心卻遺留在天人歡喜的境界裡,順遂如意,入於「洄流」,而不知如何繼續「尋流而行」。不但無法「正念現前」,安逸滿足的環境更培育出放逸的心,縱容自己身體貪睡不已,經一天、二天、三天,才警覺到:「咦?心跑到那兒?」

  在迷悶中,念及農曆年前,參加天祥寶塔禪寺的梁皇寶懺及普眼精舍的楞嚴經法會,經由這兩次法會的心靈洗滌,我這顆久被塵勞封鎖的心,也曾清淨地顯現一些感應:有一晚,打坐中忽然起了一個念頭,就在當下,我的同修也作了一個和我念頭一樣的夢,更不可思議的是,後來此一念頭,恰如夢中境界,實際發生了。是巧合?是「心轉法界轉」?然而,清淨只有剎那,如夢幻泡影,不復可尋。更而甚之,法會完後,心放縱,身貪睡,覺性沉迷不能作主。還好有住持法師開示我:藉著佛指舍利的法會,消除業障,但是業障並非連根拔除,只是好比濁水中的污泥沉了下來,一回到現實中,心沒有觀照好,污泥又揚起。當污泥揚起而各種習氣又來時,不要去對治它,因為一對治,心又懊惱,自己作不了主,又是另一種「障」。此時只有不斷地加功用行,誦經、禮懺、靜坐。如果心動得連打坐都坐不住,那就增加坐的次數,慢慢心定了,靜坐時間就能延長。心是法中王,凡夫的心,因為不定、不淨、不明,無法成王作主,故需要鍥而不捨地培練。慢慢地,事與理合一,養成動靜一如的心。最後,雖在動中,也能身動、口動而心不動,就不會每次法會一圓滿,心就放逸,不能作主。

  於是,我發心要在身心低落中突破。雖沒有頓悟的機緣,靠著「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漸修,誠願覺性能夠分分現,至少能像禪七期間一樣──上床前,心想要在幾點幾分起床,總能在該時刻一到,自自然然地自己醒來。

  修行的路,如此漫長,從第一次聽聞到老和尚的無上心法,至今,悠悠已過六年。回首來時路,總是進進退退,究竟走了多遠?心裡實在不免慌慌,隨著年齡的增長,無常的腳步更加逼進。願我永記:「人怕安逸,豬怕肥」,真正達到「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的心境,時時精進不懈!也願同參道友們共勉之!



上一頁